岁晚追土风,独瓮谁与佐。
人心感流光,台馈屏奇货。
鸡豚取牢栅,门户随小大。
去乡二十年,忆此但愁卧。
儿痴元未识,但索梨饤坐。
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不须志四方,教子求寡过。
归哉及强健,老去烦剂和。
岁晚追土风,独瓮谁与佐。
人心感流光,台馈屏奇货。
鸡豚取牢栅,门户随小大。
去乡二十年,忆此但愁卧。
儿痴元未识,但索梨饤坐。
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不须志四方,教子求寡过。
归哉及强健,老去烦剂和。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朱松在岁末时分,回忆起家乡的风俗习惯,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述准备年货的过程,如宰鸡杀猪,准备食物,反映了农村地区传统的过年习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教育期望,希望他们能明白生活的艰辛,学会知足常乐。
“岁晚追土风,独瓮谁与佐。” 开篇即点明时间背景,岁末之时,诗人追忆起家乡的风俗,独自一人准备年货,却无人相伴,透露出一丝孤独与怀念。
“人心感流光,台馈屏奇货。” 时光流逝,人们在准备年货时,心中充满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这里的“台馈”可能指的是祭祀祖先的仪式,而“屏奇货”则暗示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精神寄托之间的平衡。
“鸡豚取牢栅,门户随小大。” 描述了准备年货的具体场景,宰鸡杀猪,布置门户,无论大小,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去乡二十年,忆此但愁卧。” 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二十年后,每当岁末时分,便只能在梦中回味家乡的年味,心中满是愁绪。
“儿痴元未识,但索梨饤坐。”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还不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意义,只是单纯地期待着美味的食物。
“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够理解并珍惜家乡的传统,不要像驴一样只知道转磨,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
“不须志四方,教子求寡过。” 教育孩子不必追求远方的繁华,而是要懂得节制,过简朴的生活。
“归哉及强健,老去烦剂和。”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在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也有对子女教育的深思熟虑,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温泉春满芙蓉国,江南社燕辞巢幕。
锦绷酥乳结朝云,偃月堂深日光薄。
翠华西度峨眉巅,长安入望成飞烟。
万里归来老兴庆,闻铃犹自悲婵娟。
君不闻野鹿宫中衔牡丹,明驼那避朔风寒。
日长微露金诃迹,竦发攒愁眉黛间。
于嗟堂堂由媚妩,黄台瓜尽那复数。
温泉之水秽万古,何似青陵墓中土。
君家兄弟吾老友,二十年前共游走。
乱离避地同鹿门,贫贱移家各株守。
大兄讲学述程朱,群季文章迈韩柳。
鸡坛竖帜不让人,莲社寻僧镇携手。
座中雄辨相发挥,肘后奇书互疑剖。
平生同学据要津,目送飞鸿未曾有。
须臾聚散等浮云,往事不堪更回首。
一年一别一相寻,壮志销磨貌衰朽。
老来匿影珠江南,枕流漱石临溪潭。
秋风吹冷破茅庵,仰天搔首霜毛毵。
故人惠我书一函,浣手拭目方开缄。
闻君柳汁湿青衫,鹿鸣宴罢控两骖。
旁观叹息真奇男,使我自笑还自惭。
旧游已贵高岩岩,刈蓍岂免忘蓍簪。
樗栎不材非楩楠,支离山泽分所甘。
长歌短曲凌烟岚,送君北上乘风帆。
长安春暖花可探,曲江酒酣乐且湛。
乘车戴笠各努力,他日相逢方细谈。
《赠罗伟甫举孝廉上公车》【明·成鹫】君家兄弟吾老友,二十年前共游走。乱离避地同鹿门,贫贱移家各株守。大兄讲学述程朱,群季文章迈韩柳。鸡坛竖帜不让人,莲社寻僧镇携手。座中雄辨相发挥,肘后奇书互疑剖。平生同学据要津,目送飞鸿未曾有。须臾聚散等浮云,往事不堪更回首。一年一别一相寻,壮志销磨貌衰朽。老来匿影珠江南,枕流漱石临溪潭。秋风吹冷破茅庵,仰天搔首霜毛毵。故人惠我书一函,浣手拭目方开缄。闻君柳汁湿青衫,鹿鸣宴罢控两骖。旁观叹息真奇男,使我自笑还自惭。旧游已贵高岩岩,刈蓍岂免忘蓍簪。樗栎不材非楩楠,支离山泽分所甘。长歌短曲凌烟岚,送君北上乘风帆。长安春暖花可探,曲江酒酣乐且湛。乘车戴笠各努力,他日相逢方细谈。
https://shici.929r.com/shici/HHNUt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