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醉日可移竹,我爱此君醒日多。
昨日雨中分数个,不知醒醉复如何。
人言醉日可移竹,我爱此君醒日多。
昨日雨中分数个,不知醒醉复如何。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名为《移竹(其一)》。诗中以“移竹”为题,却巧妙地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醉与醒”的深刻思考。
首句“人言醉日可移竹”,引用了民间俗语,似乎在说人们在醉酒之时可以轻松地移动竹子,暗含着一种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然而,接下来的“我爱此君醒日多”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更欣赏在清醒时面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这里,“此君”既指竹子,也暗喻那些在清醒状态下行事的人或事物,强调了清醒状态下更为理智、坚定的价值观。
后两句“昨日雨中分数个,不知醒醉复如何”,则通过描述昨日雨中的景象,引出对“醒与醉”状态下的不同表现的思考。雨中的竹子可能显得更加坚韧,而人在雨中也可能因环境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昨日在雨中的竹子和人们,是处于清醒还是醉酒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性、生活态度的深层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比“醉”与“醒”的状态,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人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它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在不同境遇下,如何保持清醒、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水宫仙子归来,为谁独立西风背。
凌波梦断,可怜零落,一奁环佩。
雨叶敲寒,露房倒影,秋声惊碎。
问西亭翠被,将愁何处,空留得,余香在。
最爱双飞白鹭,镇相依、蓼边萍外。
舞衫歌扇,有人绣出,水情云态。
西子湖边,越娘舟上,忆曾同采。
甚人今未老,花应依旧,约明年再。
勇退归来,一担乾坤,十年息肩。
柰东山安石,岂容高卧,洛中司马,须再调元。
车拥蒲轮,杖扶灵寿,琴瑟更张为解弦。
人都道,果功成霖雨,泽润无边。河汾闲气生贤。
算甲子、才同绛县年。
更太公八十,出膺熊虎,武公九十,入戴貂蝉。
梅信春香,槐阶日暖,数到庄椿岁八千。
持杯寿,寿文章宰相,廊庙神仙。
更阑人静,正满天晴露,半庭斜月。
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
暗地偷月,微形自照,冷焰明还灭。
有时分乱,残星流下天阙。
应念造物多情,翻腾变化,腐草还成物。
多少黄萎随土壤,争似超然飞越。
我正清贫,寒窗寂寞,赖尔成勋业。
案头乾死,也胜零落霜雪。
可翁点检形骸,关心六事今犹可。
摩挲老眼,残编细读,小窗危坐。
信手挥毫,云烟撩乱,波涛掀簸。
笑蹒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
便腹还堪容酒,齿牙攻、脯殽蔬果。
歌声到耳,宫商少误,肯教轻过。
馋口如门,丁宁告戒,欲须坚锁。
怕曲生徒众,众群然趋,入困风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