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途不知才,辄复诋其行。
丛台多妙喻,风雅未为病。
温段虽同工,弱靡难一振。
后来西昆体,乃以清丽胜。
当途不知才,辄复诋其行。
丛台多妙喻,风雅未为病。
温段虽同工,弱靡难一振。
后来西昆体,乃以清丽胜。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学莲对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诗歌的评价。诗中表达了对李义山才华的认可,尽管有人质疑他的品行,但诗人认为李义山在诗歌创作上有着高超的技巧,如丛台上寓意深远的比喻,即使与温庭筠、段成式等前辈相比也不逊色。然而,金学莲也指出,李义山的诗歌风格偏向柔美,缺乏力度,难以振聋发聩。他进一步提到,后世对于李义山的评价更倾向于赞赏其清新秀丽的诗风。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对李义山诗歌艺术成就的肯定和对其独特创作风格的解析之作。
邂逅旧惭无半面,追随今恨只三旬。
高才锋颖凌长剑,和气舒迟压九春。
百里莫言犹偪仄,三年亦可薄经纶。
古丹应有遗方在,好使灵功被此民。
西风吹雨下天涯,还见萧疏八月期。
筠簟惊秋初冷后,兰缸凝晕未吹时。
谁人击节悲秋夜,几处停针念所思。
此景多情吟不尽,何郎底事最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