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归客片帆悬,万里秋风兴浩然。
岂谓扬雄疲执戟,已知苏晋欲逃禅。
罗浮林壑双藜杖,珠海烟云一钓船。
但使幽栖能避俗,何须三顷鉴湖田。
楚江归客片帆悬,万里秋风兴浩然。
岂谓扬雄疲执戟,已知苏晋欲逃禅。
罗浮林壑双藜杖,珠海烟云一钓船。
但使幽栖能避俗,何须三顷鉴湖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渡江归客在万里秋风中乘着片帆前行的景象,充满了壮阔与豪情。诗人以楚江为背景,通过“归客”、“片帆”、“万里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
“岂谓扬雄疲执戟,已知苏晋欲逃禅。”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将自己比作扬雄和苏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疲惫与渴望解脱的心态。
“罗浮林壑双藜杖,珠海烟云一钓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场景,罗浮山的林壑间,两位老者手持藜杖,悠然自得;珠海之上,一艘小船在烟云中轻轻摇曳,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但使幽栖能避俗,何须三顷鉴湖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认为只要能在幽静之地避开世俗的纷扰,就不必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如拥有三顷鉴湖田地,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压力的逃避,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
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
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
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