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可觅无蜂去,渺渺寒波映晚芳。
未必孤根能耐雪,且看秋艳已经霜。
红云可觅无蜂去,渺渺寒波映晚芳。
未必孤根能耐雪,且看秋艳已经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感的画面。"红云可觅无蜂去"暗示了秋天的寂静,红云可能象征着落日余晖,而蜜蜂的缺席则增添了寂寥之感。"渺渺寒波映晚芳"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波光与岸边的花朵相映,寒意中透出几分凄美。
诗人接着以"未必孤根能耐雪"表达了对芙蓉在冬季生存能力的疑问,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然而,他随即以"且看秋艳已经霜"转折,强调即使面临霜冻,芙蓉在秋天的美丽依然存在,展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赞美了芙蓉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哲理思考。陈瓘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天子优贤是有唐,鉴湖恩赐贺知章。
他年我若功成去,乞取南园作醉乡。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
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
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
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短艇横烟渚。梦惊回、凄凉尚记,绿蓑鸣雨。
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
复拟待、乘槎重去。
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生怕我,顿遐举。故溪冉冉春光度。
想晚来、杨花云际,白蘋无数。
竹里樵青应是怪,目断鸣榔去路。
料为我、羞烦鳞羽。
好趁小蛮针线在,按纶巾、归唤松江渡。
重系缆,醉眠处。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脩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