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瑟昔侍君,中宵错明烛。
芳尊前既陈,众女皆列幄。
不谓微且鄙,过蒙君顾辱。
为君起新声,竭才自结束。
盼睐人心移,曾无待终曲。
堂上有万里,薄帷能蔽目。
亲者巧有馀,疏者拙不足。
欲逝不敢远,沈吟就别屋。
秋风拂阶墀,皎月如寒玉。
恐欲传清光,为人照幽独。
挟瑟昔侍君,中宵错明烛。
芳尊前既陈,众女皆列幄。
不谓微且鄙,过蒙君顾辱。
为君起新声,竭才自结束。
盼睐人心移,曾无待终曲。
堂上有万里,薄帷能蔽目。
亲者巧有馀,疏者拙不足。
欲逝不敢远,沈吟就别屋。
秋风拂阶墀,皎月如寒玉。
恐欲传清光,为人照幽独。
这首清代诗人姚鼐的《杂诗五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深夜宴饮的场景。诗人回忆起昔日陪伴君王,弹奏瑟乐的情景,虽然自己身份卑微,却意外受到君主的青睐。他感激之余,为君王创作新曲,倾尽才华。然而,宴席上人情冷暖,亲近者显巧,疏远者则显得笨拙。诗人犹豫着离去,但又不愿离得太远,只能在沉吟中走向别屋。他感受到秋风和皎洁月光的凄凉,担心自己的光芒会被误解为照亮他人孤独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般地反映了人世间的亲疏关系和情感微妙变化,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君臣际遇的感慨。姚鼐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清诗的婉约之美。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朱楼外。
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晴也只随天意。
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云窗雾阁春风透。蝶绕蜂围花气漏。
恼人风味恰如梅,倚醉腰肢全是柳。
细传一曲情偏厚。淡扫两山缘底皱。
归时好月已沈空,只有真香犹满袖。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
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
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