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窗间墨竹》
《题窗间墨竹》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一寸毛锥当小锄,新篁移傍野人居。

难栖天上鸣阳凤,且伴窗前剔蠹鱼。

大节肯随风俯仰,数枝长带月扶疏。

此君本是虚心物,那更形声总是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uāngjiānzhú
sòng / zhònggōng

cùnmáozhuīdāngxiǎochúxīnhuángbàngrén

nántiānshàngmíngyángfèngqiěbànchuāngqián

jiékěnsuífēngyǎngshùzhīchángdàiyuèshū

jūnběnshìxīngèngxíngshēngzǒngshì

翻译
一寸长的毛笔就像小锄头,新竹被移到了乡间人家附近。
它难以吸引天上的凤凰,暂且陪伴窗前驱赶蛀虫。
即使面对风的吹拂,它也坚持不弯曲,几枝竹子在月光下显得疏朗。
这竹子原本就是虚心的,它的形态和名声都充满了真实。
注释
毛锥:毛笔的别称,古代文人常用之。
鸣阳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
剔蠹鱼:驱赶蛀虫,暗指保持书籍的清洁。
大节:指竹子的气节,比喻人的品性。
扶疏:形容竹子枝叶疏朗的样子。
虚心物:竹子中空,象征谦虚。
形声总是虚:竹子的外表虽实,但内心空虚,寓意虚伪与真实的对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窗边墨竹的画面,诗人胡仲弓以独特的视角赞美了墨竹的品质。他将毛笔比喻为小锄,形象地展示了竹子的坚韧与实用性,新篁被移栽到野外人家,暗示其清高孤傲的性格。竹子虽难以吸引高飞的凤凰,却甘愿陪伴主人在窗前驱赶书虫,表现出它的忠诚和奉献。

诗中“大节肯随风俯仰”一句,赞美了竹子顺应自然、随风摇曳的韧性,同时也寓含了人应当具备的刚柔并济的品格。而“数枝长带月扶疏”则描绘了竹影斑驳、月光洒落的静谧景象,增添了诗意的意境。

最后,诗人强调墨竹的本质——虚心,既是说竹子空心以容纳天地,也是暗指人应有谦虚低调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墨竹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熊子河西使回三首·其一

偶遇西河使,真传塞上情。

一春常冻雪,千里半荒城。

未断匈奴臂,犹勤哈密征。

重闻帐下变,无语对沾缨。

(0)

雨好晴亦好,洒然诗兴新。

云分天欲断,日晃地如伸。

湿入红渠重,乾回菉筱匀。

趁时楼可上,万里不风尘。

(0)

早春赴鲍相之饮

怜汝一尊酒,要予千古台。

年从碧草换,暖向玉杯来。

海日连波动,江鸿带雪回。

众宾无遽起,吾醉欲徘徊。

(0)

庐山冬至闻雷

小至匡南雨,空江此夜雷。

仄忧群蛰震,急恐万山摧。

盗贼时事苦,阴阳归思催。

征鸿莫遽起,拟尔北同回。

(0)

中秋亭会

老去真耽月,更深且醉游。

影沾如畏露,光冷是分秋。

蛩故吟清酒,蟾应笑白头。

怕星藏不见,坐待彩波流。

(0)

东庄冬夜别程生自邑

万里孤村夜,疏灯对语心。

风枝时响牖,寒月故明林。

秦陇新游壮,江湖旧恨侵。

侧知南橐重,为有华山吟。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