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开篇“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昆崙山脉连绵,云雾缭绕,与之相伴的是细腻而密集的雨丝,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神秘的氛围。
紧接着,“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两句,则转入具体的情境描写。羌童,即羌族的儿童,他们对流淌于眼前的渭水投以好奇的目光,而使客则是诗人自己,他被引导着去寻找那河流的发源之地。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探究的欲望,也反映出他心中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两句,更是深入军营生活的刻画。烟火在军营中的升腾,不仅象征着战争的硝烟,也暗示了一种生活的存在;而牛羊在山岭间的悠然自得,则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两者交织,形成了一幅既有动感又带静谧的画面。
最后,“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两句,以诗人自身的居住环境作为收束。这一景象中的秋草清洁、宁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小蓬门的关闭,更是将这份宁静和安详锁在了自己的小天地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与人生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衰年际时艰,屏居谢轮蹄。
学圃事虽晚,披荒渐成蹊。
芟夷敢辞劳,常恐滋蔓迷。
夜气方油然,养生无端倪。
杂蔬雨意绿,篱落新笋齐。
摄衣晨理发,好鸟当户啼。
物情适自如,眷言契幽栖。
干戈且未息,童稚忧提携。
外美奚足多,澹泊恬朝齑。
援琴思南风,濯缨鉴清溪。
白云乃吾友,延伫苍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