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府锵锵玉笋林,谁将移种翠岩阴。
斓斑犹带当时箨,照水笼烟几百寻。
玉府锵锵玉笋林,谁将移种翠岩阴。
斓斑犹带当时箨,照水笼烟几百寻。
这首诗描绘了折笋岩的景象,以“玉府锵锵玉笋林”开篇,巧妙地将岩石比作玉府中的玉笋,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接着,“谁将移种翠岩阴”,则引人遐想,仿佛在询问这如林的竹笋是如何在这翠绿的岩石下生长的。
“斓斑犹带当时箨”,进一步描述了竹笋的形态,斑斓的色彩中还残留着当年的笋壳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长过程。最后,“照水笼烟几百寻”,则通过水面上的倒影和缭绕的轻烟,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幽深的竹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折笋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正好修行,得深深幽密,玄玄微妙。
枢机是兹,仗此便成关要。惺惺了了。
更做就、风流真俏。
颜内少、元从亘昔,圆聚那般辉耀。三光起初朗照。
却于今认见,当本声调。清音洽浃响亮,转动七窍。
昆仑出去,为一个、青童来召。金线钓。
灵明授取,天书紫诏。
久坐林泉主。更忘机、结盟鸥鹭,逍遥容与。
蕙帐当年谁唤起,黄鹄轩然高举。
渺万里、云霄何许。
鹤爽怜君今犹在,正悲歌、夜半鸡鸣舞。
嗟若辈,岂予伍。华如桃李倾城女。
怅灵奇、芳心未会,媒劳恩阻。
梦里神游湘江上,竟觅重华无处。谁为湘娥传语。
我相君非终穷者,看他年、麟阁丹青汝。
聊痛饮,缓愁苦。
河山清眺,风烟两戒见殷都。唐津浩浩舟车。
一水东浮沧海,宝带束燕吴。
更中州雄跨,奇货堪居。平生壮图。笑到此、反区区。
正似齐门抱瑟,不解吹竽。
视吾耿耿,道玉佩、或能利走趋。如不尔、归老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