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哲。
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
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
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
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哲。
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
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
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
这首元代王哲的《卜算子·雪中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冬日奇景。"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哲",诗人以问句起笔,暗示了对寻常人未能理解眼前景象的感慨,将雪中的狂风和三位智者("三哲")相提并论,赋予了自然现象以哲理意味。
"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通过对比夏日酷暑与冬日严寒,形象地展示了雪带来的反常温度变化,给人以出乎意料的舒适感,仿佛在极端气候中找到了平衡。
"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诗人借由对高人智慧的仰慕,表达了自己从这场雪中领悟到的超凡之道,暗示了雪中的某种启示或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则是点睛之笔,描述了在最不可能的时节,雪花飘落,如同在寒冬中绽放的花朵,象征着逆境中的生机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雪为媒介,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