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源溯临乐,巨浸注青州。
是日横桥度,春风野水流。
北瞻山已远,南指树如浮。
神禹高台在,千秋圣迹留。
遥源溯临乐,巨浸注青州。
是日横桥度,春风野水流。
北瞻山已远,南指树如浮。
神禹高台在,千秋圣迹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沂水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古代圣迹的感慨。
首句“遥源溯临乐,巨浸注青州”以“遥源”、“巨浸”描绘出沂水源头的辽阔与气势,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画卷之中。“临乐”则暗示了水声潺潺,仿佛自然界的乐章,而“青州”则是地理方位的点明,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
接着,“是日横桥度,春风野水流”两句,通过“横桥”与“春风”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里桥梁横跨水面,春风轻拂,野水潺潺的生动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北瞻山已远,南指树如浮”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北望远处的山峦渐行渐远,南边的树木仿佛漂浮于空中,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随景物延伸,思绪飘渺。
最后,“神禹高台在,千秋圣迹留”两句,将话题转向历史,提到大禹治水的传说中的高台依然存在,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功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世文明传承的期待。整首诗在自然美景与历史人文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