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马耳,去去奈愁何。
一路人家少,乱山秋色多。
荒原巢虎穴,坏壁网蛛窠。
摇落嗟时晚,悲怀寄九歌。
西风吹马耳,去去奈愁何。
一路人家少,乱山秋色多。
荒原巢虎穴,坏壁网蛛窠。
摇落嗟时晚,悲怀寄九歌。
这首元代诗人汪铢的《九华道中》描绘了深秋时节行走在荒凉山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句“西风吹马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秋风拂面的场景,仿佛能听到风声在耳边轻轻吹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去去奈愁何”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虽然前行的脚步不曾停歇,但心中的忧愁却难以排解,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情感状态。
“一路人家少,乱山秋色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象,寥寥几户人家点缀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而满山遍野的秋色则显得格外丰富和浓烈,对比之下,更显出人烟稀少的荒凉感。
“荒原巢虎穴,坏壁网蛛窠。”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如虎穴和蜘蛛网,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生命的顽强。虎穴隐匿于荒原之中,蜘蛛网则在破败的墙壁上编织着生存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
最后,“摇落嗟时晚,悲怀寄九歌。”诗人感叹于万物凋零的季节,感慨时光流逝之快,内心充满了悲伤。他将这份悲情寄托于古老的《九歌》之中,通过这一传统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变迁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
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
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