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象山书院》
《谒象山书院》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古风

层荫控积翠,清芬敞遥阁。

昔闻象山翁,端居抱尊爵。

慧悟既凝性,顿超早成学。

众木扫秋飙,枝叶自刊落。

千载沦其真,于焉再充拓。

邈矣忆斯人,卓哉古先觉。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象山书院的环境与历史人物象山翁的智慧与成就。首句“层荫控积翠,清芬敞遥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书院周围郁郁葱葱、充满清新香气的自然环境,仿佛那层层叠叠的绿意和远处阁楼的清香,都为书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高雅。接下来,“昔闻象山翁,端居抱尊爵”则点出了象山翁这一历史人物,他虽隐居但心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如同一位尊贵的酒爵,承载着深邃的思想与智慧。

“慧悟既凝性,顿超早成学”赞扬了象山翁独特的悟性和对学问的迅速掌握,他的智慧不仅凝聚了他的本性,更使他在学问上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众木扫秋飙,枝叶自刊落”运用自然景象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象山翁的智慧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使得周围的学问之树在经历了他的洗礼后,枝叶自然脱落,显露出更为本质的真理。

“千载沦其真,于焉再充拓”表达了象山翁的思想与智慧跨越千年,仍然保持着其真实与价值,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充实与拓展,影响深远。“邈矣忆斯人,卓哉古先觉”最后两句是对象山翁的崇高评价,称其为遥远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其思想与智慧如同古代的先知,引领着后世不断探索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象山书院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象山翁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智慧、道德与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与高度敬仰。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

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0)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

六月鹏尽化,鸿飞独冥冥。

秋烽家不定,险路客频经。

牛渚何时到,渔船几处停。

遥知咏史夜,谢守月中听。

(0)

送乾封李成

羽檄飞未息,离情远近同。

感君繇泛瑟,关我是征鸿。

眇默归人尽,疏芜夜渡空。

还期当岁晚,独在路行中。

(0)

送杨遂初赴选

秋风吹别袂,客思在长安。

若得临觞醉,何须减瑟弹。

秉心凌竹柏,仗信越波澜。

春会文昌府,思君每北看。

(0)

同李著作纵题尘外上人院

百缘唯有什公瓶,万法但看一字经。

从遣鸟喧心不动,任教香醉境常冥。

莲花天昼浮云卷,贝叶宫春好月停。

禅伴欲邀何著作,空音宜向夜中听。

(0)

塞下曲二首·其一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