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请司马相如,为作《长门赋》。
徒使费百金,君王终不顾。
昔请司马相如,为作《长门赋》。
徒使费百金,君王终不顾。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通过对比司马相如为汉武帝陈皇后所作的《长门赋》,以及赋文未能打动君王的故事,表达了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
首句“昔请司马相如”,点明了故事的主角是司马相如,他曾经被请来为他人创作作品。接着,“为作《长门赋》”进一步说明了司马相如的创作对象是《长门赋》,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旨在表达陈皇后的哀怨之情。
“徒使费百金”一句转折,指出尽管司马相如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创作了这篇赋,但最终并未能改变汉武帝对陈皇后的态度。“君王终不顾”直接揭示了赋文未能打动君王的事实,强调了君主的决定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的叙述,展现了文学作品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努力可能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它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寓言式地探讨了人性、权力与艺术之间的微妙互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雨晴新涨碧前溪,丝柳垂垂日渐西。
风叶舞馀飞白鹭,片云生处唳天鸡。
烟迷远浦山如湿,波漾轻舟草正齐。
尽槛独凭帘半捲,船歌声里暮鸦啼。
桃叶渡头春漠漠,子敬风流谁继作。
珠箔半挂玉钩斜,临水家家开画阁。
玉箫金管打桨迎,如花女儿花灼灼。
纤腰戌削眉弯环,春衫称身身绰约。
玻璃之船鹦鹉杯,碧醴红粱随意酌。
晚霞衔山白日落,照脸明镫红晕薄。
燕燕莺莺啼尽春,往事而今化作尘。
渡头春水依然碧,只见桃花不见人。
栽培花国庆长春,名胜游观别有神。
笏拄吴山芒屩健,茶烹定麓石泉新。
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
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