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
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
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
天空抗高馆,岚散凌孤岑。
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
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
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
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
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
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
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
天空抗高馆,岚散凌孤岑。
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
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
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
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追寻同道之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势图。开篇即以“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勾勒出登山者的形象和气质,接着“追随同声客”表明诗人并非孤独,而是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前行。"不作殊方音"则透露出诗人对共同理想的追求。
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等,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山间溪水潺潺的声响,看到云雾缭绕的森林。"叠嶂杳峭崿"一句中,“叠嶂”形容层层叠叠的山势,“杳峭崿”则形容险峻奇特的岩石,通过这些词语,诗人将七台山的雄伟展现在读者面前。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更是用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山势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将视角从高处到低处一一展现。"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则描绘了晚景的美丽,金色的余晖在山谷间收敛,彩霞如轻纱在天边缭绕。
接下来的几句“天空抗高馆,岚散凌孤岑。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继续强调了山的高度和广阔,以及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的对比。此处“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则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无限财富。
最后,“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一段,则是诗人在感受了七台山的壮丽之后,对超自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天地之大和生命本源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七台山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高超艺术成就。
燕云悲兮易水愁,壮士行兮专报仇。
车辚辚兮马萧萧,客送发兮酌兰椒。
击筑兮喑咽,歌变徵兮思以绝。
易水愁兮燕云悲,四座伤兮皆素衣。
歌复羽兮慷慨,发上指兮泪交挥。
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