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刘郎才气无,长年侧目看江湖。
未应入世驯龙性,也复论交到狗屠。
落日弯弧金筈瘦,牢愁呼饮酒钱粗。
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
识得刘郎才气无,长年侧目看江湖。
未应入世驯龙性,也复论交到狗屠。
落日弯弧金筈瘦,牢愁呼饮酒钱粗。
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
这首诗《杂感(其一)》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个人理想的强烈追求。
首联“识得刘郎才气无,长年侧目看江湖”,以“刘郎”借指有才华的人,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江湖中默默耕耘、不被世人所识的才子们的同情与理解。这里“侧目”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这些人才的敬佩与关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因为这些人才往往难以在世俗的评价体系中获得应有的认可。
颔联“未应入世驯龙性,也复论交到狗屠”,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观点:真正的才子不应为了适应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即使是在最底层的生活中,他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原则与尊严。这里将“龙性”比喻为高洁的品质,“狗屠”则象征着低俗的生活或环境,强调了才子不应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颈联“落日弯弧金筈瘦,牢愁呼饮酒钱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与悲壮的氛围。夕阳西下,弓箭上的金色箭头显得瘦削无力,仿佛预示着希望的消逝与力量的削弱。同时,诗人借“牢愁”表达内心的忧郁与苦闷,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依然渴望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的慰藉与解脱,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与信念的坚定宣言。即使身着布衣,面临生活的艰辛,也不应屈服于命运,而是要保持一颗勇敢的心,相信自己的理想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里的“一寸雄心”不仅指个人的志向,也象征着普遍的人类精神力量,即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