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
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
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
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
狂歌谪仙词,三杯通大道。
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
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
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
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
狂歌谪仙词,三杯通大道。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读白氏长庆集》。诗中的“乐天”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诗歌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喜爱。
诗人通过阅读白居易的诗集,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美好。开篇两句“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欣赏与喜爱,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对这种喜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着,“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描述了刚开始读白诗时的新鲜感受和兴奋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逐渐转变为一种复杂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因为对生命、人世间苦乐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诗人试图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但这些忧虑已经深植于心,不易消除。紧接着,“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即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必过分追究,保持一颗清净之心,无需刻意去清扫杂念。
然而,这种超脱并非易事,因此诗人感慨良多,“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表达了尽管想要摆脱忧愁,但往往反而更加纠结。最后,“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诗人选择了暂时的逃避,即卷起白居易的诗篇,与酒为伴,以醉解愁。
“狂歌谪仙词,三杯通大道。”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醉心诗意的境界。在这里,“谪仙”指的是李白,而“大道”则是指通向精神自由和解脱的道路。通过喝酒唱歌,诗人似乎找到了暂时与世俗烦恼隔绝的一种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白居易诗集的阅读和感悟,展现了一个从欣赏、领悟到超脱、逃避的情感过程。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在面对生活挫折时所寻求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
四碧天垂野。渐黄昏、万家灯火,楼台高下。
一水盈盈双星渡,织女前宵初嫁。
漫道是、秋光堪画。
飓母凭陵来天末,激涛头、阵势如奔马。
江海赋,倩谁写。燕云咫尺词人社。
趁新凉、招邀鸥鹭,尽吾盟也。
羡杀南皮风流在,寥落秦淮水榭。
忆艇子、笙歌中夜。
转眼西风萧飒起,指齐纨、便似功成者。
蝉噪急,序非夏。
乱书余蠹迹。漫抱影。空庐閒年偷息。青萝渐升壁。
傍虬藤缠架,花开无隙。幽兰自泣。
任邻园、蜂交燕织。
怕薰风替却,芳华一样,旧盟难的。悽极。
归来三径,那有当时,素心晨夕。长安似弈。
巢痕在、梦中觅。
柰情怀万种,悤悤催觉,都付哀筝怨笛。
便江南、旧惯经行,未教梦识。
楚歌起,有恨谁能辨。想绮窗幽,春寒浅。
炷沈檀、绣幕垂三面。玉真鬒发须臾现。
云驾缈,导兰径,来杏院。独擅芳华今古羡。
艳紫娇红俱罢选。瑶台曾似当初见。
倚蛾眉、淡扫嫌脂粉,春风点拂新妆面。
空此际,把前事,思量遍。
风动狂尘飞九陌。堪叹漂流雨萍迹。
又昨日、轻帆浮楚泽。岸树色。皆秋色。岸树色。
皆秋色。星斗横斜凉拥席。病卧客。思行客。病卧客。
思行客。待促膝,倾螺歌缓拍。愿永夕。为佳夕。
愿永夕。为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