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起,有恨谁能辨。想绮窗幽,春寒浅。
炷沈檀、绣幕垂三面。玉真鬒发须臾现。
云驾缈,导兰径,来杏院。独擅芳华今古羡。
艳紫娇红俱罢选。瑶台曾似当初见。
倚蛾眉、淡扫嫌脂粉,春风点拂新妆面。
空此际,把前事,思量遍。
楚歌起,有恨谁能辨。想绮窗幽,春寒浅。
炷沈檀、绣幕垂三面。玉真鬒发须臾现。
云驾缈,导兰径,来杏院。独擅芳华今古羡。
艳紫娇红俱罢选。瑶台曾似当初见。
倚蛾眉、淡扫嫌脂粉,春风点拂新妆面。
空此际,把前事,思量遍。
这首诗名为《千秋万岁·依李冠声韵以遣遐思》,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汪东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楚歌中的哀怨情绪,引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绮窗幽,春寒浅"营造了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香烟袅袅的沉檀与垂落的绣幕增添了神秘感。"玉真鬒发须臾现"描绘了一幅仙姿绰约的画面,随后转向仙境般的兰径和杏院,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诗人感叹"独擅芳华今古羡",表达了对绝代佳人的赞美和羡慕。"艳紫娇红俱罢选"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独特魅力,超越了世俗的色彩斑斓。"瑶台曾似当初见"暗示了曾经的相遇如同仙境般难忘。"倚蛾眉、淡扫嫌脂粉"描绘了主人公自然清新的容颜,春风轻拂更显其风姿。
最后,诗人陷入深深的思绪之中,"空此际,把前事,思量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古典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郊园过雨,觅江淹遗构,正堪销夏。
老辈林亭留片石,何必琳宫珠厦。
小毂行舟,丛芦卷浪,绝胜风帆挂。
西山新霁,染将晴翠如画。
触念衡岳湘流,故乡游历处,倍应清暇。
只此寻常几茅屋,点缀尽成幽雅。
酒罢狂歌,夕阳留客,未肯催西下。
吟鞭徐返,软红又逐归马。
是何时、路旁香冢,碑阴重认题字。
美人不为留名姓,只与玉钩同例。
芳草地,有远远、西山浅浅南洼水,番风第几。
荡旧日芳尘,粉衣蚨蝶,又趁落花起。
朝还莫,梦影红深绿腻,多应飞燕能记。
三生杜牧今谁在,直甚钟情如此。
春徙倚,便未听、琵琶也带伤春意。
斜阳下矣,认一片蘼芜,鞭丝隐隐,人在画图里。
西风响碎、向侯馆空帏,唤愁惊睡。
又是荒台草羃,故宫门闭。
年年不少伤心事,傍潘郎、鬓丝提起。
怕分明语,凄凄切切,又低低地。
料思妇、寒生孤被,正月暗莓墙,雨侵苔砌。
恨缕情丝,宛转弄梭声里。
回肠那织回文字,但声声、促教憔悴。
又谁怜我,荒村野宿,瘦吟灯底。
柳绵吹尽,楼外旧愁如梦。
又镇日、门随雨闭,帘借烟笼。
却怕凭阑,相思无字问残红。
新阴绿处,几时轻逗,芳意千重。
玉勒俊游,从他幽独,不到山中。
况满地、浮英浪药,还做春容。
只有斜阳,年年识得换熏风。
春余心事,凭将杜宇,深诉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