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光天共帝臣,翠华西狩复南巡。
百蛮奔走千秋事,五岭蹉跎万死身。
兵甲渐加成战地,乡关才出尚比邻。
从来发轫骚人兴,野旷云流望转新。
忆昔光天共帝臣,翠华西狩复南巡。
百蛮奔走千秋事,五岭蹉跎万死身。
兵甲渐加成战地,乡关才出尚比邻。
从来发轫骚人兴,野旷云流望转新。
这首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苍梧》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忆昔光天共帝臣,翠华西狩复南巡。”以“忆昔”二字开篇,引出对往昔辉煌岁月的回忆,光天指的是帝王的光辉,帝臣则是指帝王的臣子们。翠华,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的车驾上的装饰,这里借指帝王。西狩和南巡则分别指帝王在西边狩猎和南边巡视,是帝王权力和威严的象征。这两句描绘了帝王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同时也暗含着对帝王权力更迭的感慨。
颔联“百蛮奔走千秋事,五岭蹉跎万死身。”承上启下,将视角转向历史的长河,百蛮奔走,意味着无数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迁徙和奋斗,千秋事则强调了这些努力跨越了漫长的时间。五岭,是中国南方的一系列山脉,这里象征着艰难险阻和挑战。万死身则表达了无数生命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两句通过对比历史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颈联“兵甲渐加成战地,乡关才出尚比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兵甲渐加,意味着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战地则是战争留下的疮痍。乡关,指的是故乡或家乡,这里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尚比邻,则是在战乱中,人们即使身处异乡,也依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扶持,体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团结。
尾联“从来发轫骚人兴,野旷云流望转新。”以“从来”二字总结,发轫骚人兴,意为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常以诗歌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野旷云流望转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虽然眼前是广阔的田野和流动的云彩,但心中却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展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以及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主人厌尘俗,不使居无竹。
诗翁爱诗史,咏歌长不足。
箨龙遍山园,嘉名榜华屋。
何当乘逸兴,倚栏听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