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飘金奏沉,风动玉声碎。
可似薛家娘,秋闺鸣素佩。
霜飘金奏沉,风动玉声碎。
可似薛家娘,秋闺鸣素佩。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时节,金奏之声在寂静中飘散,风起时,仿佛玉碎之音回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
“霜飘金奏沉”,霜降之时,大地被一层薄霜覆盖,金奏之声似乎也随着霜的降临而变得低沉,给人以时间凝固、万物静默的感觉。这里,“金奏”不仅指音乐,也暗喻了秋天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谷、成熟的果实,都在这霜降的季节里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风动玉声碎”,微风吹过,仿佛是玉器破碎的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的“玉声”不仅指自然界中的声音,更象征着高洁、纯净的美好品质。在诗人的眼中,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也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可似薛家娘,秋闺鸣素佩。”诗人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古代美女薛家娘的佩环声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薛家娘的佩环声,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高雅,与前两句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霜降时节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三君皆亲非复客,执手河梁我心恻。
倚门耿耿夜不眠,挽袖匆匆有难色。
君归使我劳魂梦,落叶鸣阶自相拥。
君家西归在新岁,此行未远心先恐。
故山万里知何许,我欲因君亦归去。
清江彷佛钓鱼船,修竹平生读书处。
青衫白发我当归,咀噍式微惭古诗。
少年勿作老人调,被服荣名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