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二)南寺》。诗人以澄潭为背景,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意境。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开篇以深不可测的潭水象征着未知或困境,暗示出僧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不迫。"惯上横空木",形象地描绘僧人在潭边高大的树木间穿梭,表现出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
"轻生此寺僧",这里的“轻生”并非指轻视生命,而是指僧人看淡生死,心境超脱。接下来的"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通过描绘早晨鱼儿的游动声和层层叠叠的石塔,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禅意氛围。
最后两句"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表达了诗人对于未到此地游览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段经历的珍视,暗含着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苏辙清新淡雅的诗风和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