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见千花眼便昏,忆梅长为赋招魂。
只今身住西湖上,不羡淮南岭上村。
老见千花眼便昏,忆梅长为赋招魂。
只今身住西湖上,不羡淮南岭上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老见千花眼便昏”,这里的“千花”可能指的是春天繁盛的花朵,而“眼便昏”则表达了诗人因年岁增长而视力减退的现实。同时,这也可以隐喻诗人对于周遭世界的感知正在逐渐模糊。
“忆梅长为赋招魂”,“忆梅”可能是指对梅花的怀念,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坚强。而“长为赋招魂”则显示了诗人通过吟咏梅花来唤醒或召回内心深处的灵魂,或许是在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只今身住西湖上”,这里的“西湖”是指杭州的著名风景区,诗人表达了自己目前居住在西湖之滨的状态。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是许多古代文人的灵感源泉。
“不羡淮南岭上村”,这一句中,“淮南”通常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淮南国或者是泛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而“岭上村”则可能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不羡”表达了他对现状的满足,可能是在强调自己目前在西湖居住的满足和幸福。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和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坚持。
作吏无好怀,宁食三年艾。
甚陋吾安之,所隶乃都会。
文书如骂奴,吞噫不敢对。
两眉或小伸,独有公等在。
交臂露肝胆,不复事容态。
月沼分剩馥,风轩共晴快。
家餐听相挽,盘箸及笋菜。
但苦王事迫,数离每增慨。
岂非造物意,物莫能两大。
况自掺裾别,至今胸愦愦。
归来未黔突,日月倏逾迈。
书往得奇报,已恐责留债。
丈夫志远者,遑恤吠所怪。
醉眼天不入,一饱真细碎。
插貂与扶耒,此理本相代。
持以敦薄夫,是事付我辈。
登山临水远送君,征鸿掠天不堪闻。
临岐握手惜此别,车已载脂仆在门。
骊歌未残心欲动,剪烛夜谈如昨梦。
茂林已扫山阴迹,地黄犹注床头瓮。
明朝咫尺隔沧溟,烟波渺渺迷羌津。
我亦归来念离索,孤坐手取柏子焚。
君绝畛畦我平易,肝胆相倾无复讳。
春风万斛撒金莲,迟君更作连宵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