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码碯笛》
《赋码碯笛》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古风

羌儿吹笛作龙吟,中有太古之纯音。

伊人已死笛仍在,千古月明江水深。

谁知巧匠寻山谷,蹙踏溪云采明玉。

云谷之竹色黯黯,浅紫轻红花映雨。

正声隐显初无端,造化推移指法间。

黄钟妍美霜朝暖,无射凄凉暑月寒。

轺车走遍天南北,此笛此声何处得。

韬之湘竹川锦囊,广坐聊持衒宾客。

弘农学士九尺长,颊颧山起鬓髯张。

从容奏罢阳春曲,气衰坦腹眠绳床。

由来雅器自有合,不与教坊管弦杂。

君不见开元名臣宋侍中,手挥羯鼓疾如风。

(0)
翻译
羌族少年吹出龙吟笛声,其中有远古纯净的旋律。
那人已逝笛声犹在,千年的月光映照着江水深深。
无人知晓巧匠在深山寻觅,踏过溪云只为采集明净的玉石。
云谷的竹子颜色幽暗,浅紫轻红的花朵在雨中映衬。
音乐的正声时隐时现,大自然的变迁在指间流淌。
黄钟音色温暖如霜晨,无射音调清凉似暑夜。
这笛声曾遍历天地,如今何处能再听到。
它被收藏在湘竹制成的锦囊中,席间展示以炫耀宾客。
弘农学者身高九尺,面庞颧骨高耸,胡须飘扬。
他从容演奏完《阳春白雪》后,气息微弱地躺在绳床上。
自古以来,高雅的乐器自有其匹配,不混迹于教坊的管弦之中。
你可曾记得开元名臣宋侍中,击打羯鼓的手势快如疾风。
注释
羌儿:羌族少年。
太古:远古。
伊人:那个人。
千古:千年。
巧匠:技艺精湛的人。
蹙踏:踏过。
云谷:山谷。
黯黯:幽暗。
正声:纯正的音乐。
推移:变迁。
黄钟:古代十二律之一。
无射:古代十二律之一。
轺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何处:哪里。
湘竹:湖南特产的竹子。
衒:炫耀。
弘农学士:弘农地方的学者。
坦腹:袒胸露腹。
雅器:高雅的乐器。
教坊:宫廷音乐机构。
宋侍中:宋璟,唐代名臣。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乐器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面,充满了对音乐美感和哲理思考的深邃情怀。其中,“羌儿吹笛作龙吟”一句,以“羌儿”的笛声比喻为龙吟,展现出一种超脱凡尘、通天地之音的意境。“中有太古之纯音”则透露出诗人对远古时代纯净无瑕音乐美的向往。

接着,“伊人已死笛仍在,千古月明江水深”两句,则是通过乐器的永恒和自然景观的长存,来反思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久远。诗人似乎在用这种对比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谁知巧匠寻山谷,蹙踏溪云采明玉”一段,则是描写工匠们在自然中寻找材料、创作艺术品的场景。其中,“蹙踏溪云”形象生动,展示了工匠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利用。

“云谷之竹色黯黯,浅紫轻红花映雨”两句,是对竹林中花朵在雨中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这样的景物描绘,渲染出一种淡远而又不失温馨的意境。

“正声隐显初无端,造化推移指法间”则是诗人对于音乐美学的一种思考。他似乎在探讨声音与自然、宇宙之音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中的规律和自由度。

下文“黄钟妍美霜朝暖,无射凄凉暑月寒”一段,通过古代乐器“黄钟”、“无射”的对比,表达了音乐与自然气候之间微妙的联系,以及诗人对于音乐之美的感受。

“轺车走遍天南北,此笛此声何处得”两句,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特殊乐器及其声音的珍视和追寻。这样的追问,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品乃至精神遗产的重视。

随后,“韬之湘竹川锦囊,广坐聊持衒宾客”一段,通过将笛藏于锦囊,坐在宽敞的地方与来访的宾客分享音乐的场景,再次强调了乐器及其声音的独特价值和社交文化中的地位。

“弘农学士九尺长,颊颧山起鬓髯张”则是对一个长笛(或称“学士”)及演奏者的生动描绘。其中,“颊颧山起鬓髯张”一句,形象地展现了乐器与自然之美的融合,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展现的雄伟气势。

“从容奏罢阳春曲,气衰坦腹眠绳床”两句,则是描写演奏结束后的一种放松和满足。诗人通过这样的细节,传达了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由来雅器自有合,不与教坊管弦杂”一段,表明了这件乐器及其声音是独特的艺术品,不同于常见的庸俗乐曲。诗人在此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独到之处,以及对于纯粹音乐美的追求。

“君不见开元名臣宋侍中,手挥羯鼓疾如风”一句,则是引用历史上著名的乐师宋侍中的例子,以强调这种独特声音的传承和价值。这样的结尾,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还让读者对这件乐器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送顾文海司马

小试山城拂袖归,甘棠一树带朝晖。

风流刺史留清泽,俊逸参军换野衣。

五柳阴浓凭寄傲,七弦韵好可忘机。

江干正击苍生望,肯把勋猷老钓矶。

(0)

同淇瞻登伾山

北阙浮云迥,伾山秋色多。

寒声落危石,木叶下黄河。

抗疏新骢马,传经旧薜萝。

少年登眺意,回首已蹉跎。

(0)

望支硎山

大士圆通路,岩廊一望间。

浅深环法水,高下尽灵山。

孤塔白能立,群松翠可攀。

支公何处是,日暮采烟还。

(0)

丙寅正月四日集陈园公锻圃偕王山长赋

岭海多炎威,终冬百卉滋。

荣瘁固常理,而乃独迷离。

良无冰与雪,安得不纷披。

春寒忽以肃,凛烈沁心脾。

天道渺难信,执义守襟期。

良夜欣宴赏,高会独忘疲。

智愚岂有术,兹理察如丝。

小人玩细娱,君子怀明夷。

立德不在小,慎此白日驰。

寒暄迭四序,悟者仅盈卮。

素心诚有托,永怀商山芝。

高山不可寻,转侧如轮輹。

本无婴物心,所期在幽独。

开轩肃宾侣,献酬浮蚁绿。

饮醇乃适志,不必杯行促。

庭树发鲜花,结根挺岩谷。

古干郁且蟠,振采异繁缛。

大抵天地间,杜机成芳淑。

纷纷各自媚,贵文而贱朴。

良无金石固,见耻鸿与鹄。

古来肥遁者,畏垒高卜筑。

眷我同心友,亮节各如竹。

修竹荫华池,清阴接云表。

不与凡卉争,经霜独矫矫。

伶伦识其音,宫为黄钟肇。

德晖千仞下,结实等瑶草。

数斛充臼杵,安用游三岛。

彼美此中居,其颜姣以好。

道广无杂宾,庭轨何须扫。

落叶煮清泉,典籍恣搜讨。

驱车一再过,湛然乐深窅。

相视各忘言,命酒不知晓。

谅无诡随趋,遑计拙与巧。

(0)

郯城道上·其一

村落无树木,鸟兽无羽毛。

江淮数百里,弥望皆黄茅。

山行入郯城,始复见柯条。

枣色远苍郁,柳意寒萧骚。

草屋枳篱中,犬声时囒囒。

(0)

太史祠隔河望孤山

绝巘连云出,秋风隔水多。

韩原中缺处,山翠压黄河。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