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晚云栖屋,林深月满篱。
数声寒鸟静,一片夜虫悲。
多病逢人少,长贫愧母慈。
年侵不可觉,祇有鬓毛知。
山晚云栖屋,林深月满篱。
数声寒鸟静,一片夜虫悲。
多病逢人少,长贫愧母慈。
年侵不可觉,祇有鬓毛知。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凄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山晚云栖屋,林深月满篱”,以“山晚”、“云栖屋”、“林深”、“月满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山间傍晚时分,云朵仿佛归宿于农舍之上,林木深处,月光洒满篱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颔联“数声寒鸟静,一片夜虫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悲凉的气氛。寒鸟的几声啼鸣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而夜间的虫鸣则增添了几分哀愁,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颈联“多病逢人少,长贫愧母慈”,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因疾病缠身,加之长期贫困,使得他难得遇到朋友,心中对母亲的慈爱感到愧疚,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亲情的深深怀念。
尾联“年侵不可觉,祇有鬓毛知”,以时间的流逝为喻,感叹岁月不待人,唯有头上日益斑白的鬓毛能见证这一切。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风格,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亲情的深切思考和感慨。
北风吹古堰,长河捲沙白。
昔闻谪仙人,曾作任城客。
任城非故楼,胜事今尚籍。
想见天人姿,春风岸乌帻。
落月伴长庚,何处寻醉魄。
我行后千年,空见徂徕碧。
长笛起邻舟,夜静声裂石。
不见贺知章,悲歌向中夕。
记回阑斗洒,小阁吞花,同款青尊。
倚遍红红曲,认春衣零落,犹带香痕。
回首六桥烟柳,浓绿已巢莺。
消受年华,几番吟醉,惆怅前尘。家邻。
湖畔路、忆筵上横箫,歌罢囊笙。
水榭潇潇雨,只画帘香暗,怕近黄昏。
重省三生旧事,幽句惯题裙。
尽刻意伤春,小桃树底深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