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吕公洞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神斧擘幽崖”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深藏于幽谷之中的洞穴揭示出来,仿佛是春天的云雾中开辟出的一片福地。接着,“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耶律字和吕公,分别指代古代的英雄和道家高人,暗示着这里曾经有过非凡的历史与传说,石壁未被完全雕琢,似乎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而石床上曾留下道家高人的足迹。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洞穴内外的环境,四周弥漫着寒冷的气息,仿佛四季常在的冰雪,而洞内则充满了生机与色彩,千年生长的紫苔映衬出洞穴内的秀美与古老。最后,“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诗人以“凡骨”自喻,表达了自己虽非仙人,却也渴望体验仙界的美好,但最终还是被“刚风吹下夕阳台”,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不可违抗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西山吕公洞的自然景观之美,也融入了对历史、传说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文徵明作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兼文学家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