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非身外亦非中,左右逢原作么逢。
绕寺寻山无好处,不知门外有双峰。
道非身外亦非中,左右逢原作么逢。
绕寺寻山无好处,不知门外有双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楼钥所作的《双峰二偈(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道的理解和寻找过程中的感悟。"道非身外亦非中",意味着道并非存在于身体之外或内心深处,而是超越了具体的实体和心灵界限。"左右逢原作么逢",这里的"逢原"可能是指在探索中迷失方向,而"作么逢"则暗示诗人意识到这种迷失可能是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即在困惑中找到新的视角。
"绕寺寻山无好处",描绘了诗人遍寻道的踪迹,但并未在寺庙和山川之间找到真正的价值。然而,"不知门外有双峰"点出一个转折,暗示着答案可能就在他所忽视的地方,门外的双峰象征着未知的真理或境界,可能就在他日常生活中未曾察觉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个人的求道经历,揭示了一个哲理:真理可能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需要我们跳出常规去发现。
警柝支廊,残虬咽箭,薄寒深宇。
檐铃剩魄,一例断愁分付。
颤空阶、凄清未休,那回似共离人语。
蓦花魂系软,黄昏阑北,怯移纤步。前度。风过处。
怅铁马危谯,暝烟悄护。郎当别栈,赚破旅怀如许。
怕宵来、灯烬梦凉,院中又战蕉叶雨。
最那堪、诉尽乡心,解惜人归暮。
生驹不合烙宫印,服皂乘黄气先尽。
千金一骨死乃知,生前谁解怜神骏。
不令鏖战临沙场,长年驿路疲风霜。
早知局促颠连有一死,恨不突阵冲锋裹血创。
夜寒厩空月色黑,强起哀鸣苦无力。
昔饥求刍恐不得,今纵得刍那能食。
圉人怒睨目犹侧,欲卖死皮傥酒直。
马今垂死告圉人,尔之今日吾前身。
路问桃花源,遥指白马渡。
晻蔼云气深,秦人从此去。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
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
从此传人间,物外感生聚。
我来已深冬,不见桃花雨。
林深水无源,水绕山回互。
草木净余芳,鱼鸟适幽趣。
仿佛鸡犬声,远出云中树。
奇踪托杳渺,欲觅曾无路。
嗟彼武陵渔,津逮仍迷误。
为问避世人,高举将焉赴。
渊明结妙想,孤怀聊自寓。
寓言非人间,惝恍何所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