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霏霏春漠漠,风断残丝上阿阁。
洛阳娇儿阿落家,绣户深栊垂罗幕。
垂杨映户金铺鸣,海燕差池梨花落。
王孙有情归不得,岸草江花送春色。
春尽秋来无与同,空戏残丝泪盈臆。
暮雨霏霏春漠漠,风断残丝上阿阁。
洛阳娇儿阿落家,绣户深栊垂罗幕。
垂杨映户金铺鸣,海燕差池梨花落。
王孙有情归不得,岸草江花送春色。
春尽秋来无与同,空戏残丝泪盈臆。
这首《残丝曲》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春末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暮雨、春风、垂杨、海燕、梨花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的情感世界。
首句“暮雨霏霏春漠漠”,以“霏霏”形容雨的细密,“漠漠”则描绘出春日的朦胧,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风断残丝上阿阁”,“残丝”可能象征着即将凋零的生命力,与“阿阁”(高阁)形成对比,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洛阳娇儿阿落家,绣户深栊垂罗幕”,将场景转向一个闺中女子,她生活在繁华的洛阳,却只能在绣户深栊中,透过垂下的罗幕,感受外面的世界。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外界的春景与闺中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垂杨映户金铺鸣,海燕差池梨花落”,进一步描绘了室外的春景。垂杨映照在门户之上,金铺(门上的装饰)似乎也因这美景而发出声响。海燕在空中飞翔,梨花随风飘落,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主题。
“王孙有情归不得,岸草江花送春色”,这里的“王孙”借指那些渴望自由、追求爱情的人们,他们或许有着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岸上的草、江边的花,它们虽能见证春色的更迭,却无力改变命运的轨迹。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束缚时的无奈和伤感。
最后,“春尽秋来无与同,空戏残丝泪盈臆”,点明了主题。春天终将过去,秋天到来,一切美好都将消逝,只剩下空虚和泪水。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梦想破灭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哀愁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我所思兮,濯足清流,晞发高冈。
奈举国侏儒,臣饥欲死,满堂酒汉,公醒而狂。
学剑不成,卖浆未售,肘后难传疗恨方。
除非是,学中山千日,梦到羲皇。觉来起舞淋浪。
且读破离骚续九章。
喜庄子逍遥,人呼以马,左慈狡狯,或化为羊。
手弄双丸,目空九点,竿木随身作戏场。
今而后,从子虚隐矣,何有之乡。
气暖璇霄,波融太液,宝拘分开辇路。
当此夜、衣香人面,星桥畔暗尘如雨。
奈银花、火树萧条,频凝望、角抵鱼龙何处。
正门掩东风,笛横别院,让与侯家歌舞。
欲倩东皇强作主。把三夕春光,一宵留住。
金缕奏、漏声停滴,玉缸倒、客怀莫诉。
况年来、子野多情,看天外烽烟,人间荼苦。
仗冉冉韶华,溶溶残月,都向醉乡归去。
六代风流,江左文豪,仗策北来。
羡一编在箧,餐霞霏玉,千秋自赏,绝艳惊才。
憔悴江潭,逡巡京洛,十载兰成意可哀。
芒鞋遍,仗乌丝綵笔,抒写孤怀。而今名满燕台。
看鞭弭、中原何有哉。
尽危楼百尺,从君高卧,旗亭群伎,聊与徘徊。
雪苑人稀,酒垆风邈,读罢新词倦眼开。
期成赋,有黄金为寿,一拂尘埃。
布谷啼残,野棠开尽,见说绿肥红瘦。
何方系马,是处提壶,输与五陵豪石。
暗想南陌东阡,草乱青袍,飞花眠柳。
似徐娘老去,风情今日,可还如旧。
犹忆得、锦瑟相偎,画楼频倚,低唱翠眉微皱。
软红满目,风雨无端,断送韶华太陡。
试共东君细论,何似休来,来须相守。
未寻春春已先归,愁煞晓钟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