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者自浊清自清,一轮坚白不容尘。
镜中妍丑谁分别,水月融光净法身。
浊者自浊清自清,一轮坚白不容尘。
镜中妍丑谁分别,水月融光净法身。
这首诗名为《颂十玄谈(其一)尘异》,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诗中以清澈与浑浊的对比,象征了世间万物的本性和人心的明暗。"浊者自浊清自清",表达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浑浊与清明是各自独立的,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一轮坚白不容尘",比喻真理或智慧如同明亮的皓月,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保持其纯粹。
"镜中妍丑谁分别",运用镜子的映照,暗示观察者内心的判断和分别心,真正的美丑并非外在所定,而在人心的认同。"水月融光净法身",用水月相融的景象,进一步强调心如明镜,能够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达到内心的清净和觉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引导读者体悟到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真实,以及去除杂念、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苕溪南问旧长桥,渡水穿云不作遥。
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屡相邀。
晚晴浓淡烟俱好,春近高低雪尽消。
尚觉粗材欠诗料,政须馀馥乞唐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