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筇拾级向高坡,纵目情幽步不颇。
群巘如飞争拱寺,澄潭虽满不兴波。
林间樵径穿岩远,水上鱼家傍竹多。
我爱系船当夏夜,清钟萦榻月浮波。
携筇拾级向高坡,纵目情幽步不颇。
群巘如飞争拱寺,澄潭虽满不兴波。
林间樵径穿岩远,水上鱼家傍竹多。
我爱系船当夏夜,清钟萦榻月浮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林夏日景象。诗人以“携筇拾级向高坡”,开篇即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行踪,仿佛是远离尘嚣,独自探索自然之美的旅程。接着,“纵目情幽步不颇”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深切感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群巘如飞争拱寺,澄潭虽满不兴波”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峦比作在空中飞翔,争相环绕寺庙,而清澈的潭水则平静无波,形象地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和谐之美。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林间樵径穿岩远,水上鱼家傍竹多”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山林深处到水边人家,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樵夫的小径穿越岩石,延伸至远方,而水边的渔家则依傍着茂密的竹林,生活气息浓郁。
最后,“我爱系船当夏夜,清钟萦榻月浮波”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选择在夏夜系舟岸边,享受清钟声中带来的宁静,月光似乎在波浪上浮动,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净化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翠密红疏,节候乍过寒食。
燕冲帘,莺睨树,东风无力。
正斜阳楼上独凭阑,万里春愁直。
情思恹恹,纵写遍新诗,难寄归鸿双翼。
玉簪恩,金钿约,竟无消息。
但蒙天卷地是杨花,不辨江南北。
今晨高卧不出户,岁晏黄尘九逵雾。
美人远别索题诗,眼明见此清溪之晓渡。
溪傍秀林昨夜雨,落花一寸无行路。
歌阑桃叶人断肠,艇子招招过溪去。
红日青霞半晦明,白云碧嶂相吞吐。
诗成君别我亦归,此景宛是经行处。
我呼九曲峰前船,君帆正渡潇湘渚。
雁去冥冥红叶天,猿啼历历青枫树。
是时美人不相见,我思美人美无度。
美人之材济时具,我老但有沧洲趣。
他日开图思我时,溪上春深采芳杜。
白霅赵子诗句好,三年不见心懆懆。
清晨小卷到我前,万里江天净如扫。
扬州城高云气秋,八公骑鹤时下游。
焦山丹井夜光歇,钟声晓入江南洲。
埋轮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愤春潮急。
枉渚维舟竟日横,行人唤渡移时立。
丝丝垂柳郁金黄,渺渺流辉组练长。
残阳欲没明月出,神山二点青螺光。
港口归帆如鸟翥,雪暗江村不知处。
浦寒蓑白一渔归,沙净江清群雁聚。
金山山前杨子津,舟中来往逐风尘。
江灵绝景掞之久,持似潇洒江居人。
草堂无赀发欲白,我与赵子俱为客。
起来书罢十景图,目送飞沤下江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