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制剡溪人,多名锦水春。
卷疑方絮重,开觉露桃新。
左氏三都贵,张芝径寸珍。
谢公如就乞,九万一纤尘。
妙制剡溪人,多名锦水春。
卷疑方絮重,开觉露桃新。
左氏三都贵,张芝径寸珍。
谢公如就乞,九万一纤尘。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对书法艺术的赞赏。"妙制剡溪人,多名锦水春"中的"剡溪人"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钟繇,他擅长于行书,被后世尊为“行圣”。这里提到他的人多称之为“锦水春”,可能是因为他的字如同锦绣一般华丽,也可能暗示他的作品在春天流传,充满生机与美感。
"卷疑方絮重,开觉露桃新"这两句描写的是书法家在制作纸张时的精细和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方絮"指的是古代用来擦拭字画的绢帛,而这里则是比喻书法家的作品如同那般珍贵和讲究。"开觉露桃新"则可能是在形容纸张质地上佳,如同初春时节露水滋润的桃花,既有清新的意象,也强调了纸张的优良品质。
"左氏三都贵,张芝径寸珍"中,“左氏”可能指的是左军或其他姓左的书法家,而“张芝”则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张芝。这里赞美他们的书法作品价值连城,即使是一小段也非常珍贵。
"谢公如就乞,九万一纤尘"可能是在提到南朝宋代谢灵运,他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这句中的“九万一纤尘”则形容谢灵运的作品即便是微小之处,也值得人们珍视和学习。
整首诗通过对纸张制作、书法艺术以及历代书法家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人对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审美观。
杖藜出望江郎峰,清辉秀气在眼中。
当年何人运神斧,劖削碧玉成芙蓉。
平地崛起五千仞,浮云落日当秋空。
东西南北千里间,他山莫敢来争雄。
英灵往往在人物,异时杰出闻数公。
伟哉高厚职覆载,储精毓粹良未穷。
畸予家世本伊洛,四时行乐都忘慵。
楼台面面得形胜,锦屏女几鸣皋嵩。
十年戎马断归路,流落江湖今一翁。
平生所得在黄卷,昔贤今圣独见容。
青衫憔悴百寮底,犹欣收此笔砚功。
声名突兀不磨灭,要与此峰相始终。
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蟆。
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
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
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誇。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
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
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
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
商论及品次,众口时纷拿。
朝来有分甘,珍味到齿牙。
笼粒坐剥雪,壶浆荐流霞。
此物亦易致,我饥其有涯。
儿童还可笑,远岸去携叉。
爱君直似朱丝绳,遇物可折不可曲。
三仕无喜已无愠,肯学时人走巫卜。
平生不作吠尧事,乘矢犹闻去其镞。
至今莫可奸以私,尊视正冠何太肃。
归来田园不改旧,岁寒见此猗猗绿。
绝交未怪孔方兄,有酒盈樽书满屋。
小人倾盖已蒙润,遗我珠玑不论斛。
使我竟夕搜枯肠,鱼目非珍何敢复。
我今已似云无心,江湖不说虚舟覆。
言乘下泽与款段,早莫少游良易足。
惯看赤脚老婢悲,亦任索饭痴儿哭。
皇天其忍杀善类,支离亦受三钟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