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蟆。
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
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
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誇。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
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
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
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
商论及品次,众口时纷拿。
朝来有分甘,珍味到齿牙。
笼粒坐剥雪,壶浆荐流霞。
此物亦易致,我饥其有涯。
儿童还可笑,远岸去携叉。
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蟆。
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
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
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誇。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
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
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
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
商论及品次,众口时纷拿。
朝来有分甘,珍味到齿牙。
笼粒坐剥雪,壶浆荐流霞。
此物亦易致,我饥其有涯。
儿童还可笑,远岸去携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柳州被贬居住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蟆”表明了诗人的遭遇,柳州作为边远之地,诗人只能以吃野生虾蟆为生。而接下来的“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则透露出诗人对世态的无奈和感慨,似乎在质疑何为真理。
中间部分“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誇”,显示了诗人尽管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可,成为像昌黎(李白)那样的文学巨匠。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即使在困顿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为物欲所累。
最后,“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描述了诗人的故乡在西北,偶尔回到柯山的家中,而当地人对石鳞(一种食物)的喜爱和它在餐桌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在贬官生活中的情感波动,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个人理想与世俗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