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灯夕后一夕,灯光烛光光烁烁。
人家女儿白皙皙,踏取春风好消息。
风俗传来走百病,夜妆夜服相宜称。
女郎行径英雄心,卦头论采不论命。
十字街头烟火红,东偏走西西走东。
明珠天半翔金龙,轰轰电电开盲聋。
夫人庙在小巷口,粉壁奶娘画二九。
少妇下拜老妇祝,明年此夕酬春酒。
西园甲坼青可怜,浅春月色寒有烟。
露气轻沾旱地莲,采青归去兴缠绵。
闻人采青不采白,请君看取头上发。
人生不乐复何如,无病无忧福有馀。
上元灯夕后一夕,灯光烛光光烁烁。
人家女儿白皙皙,踏取春风好消息。
风俗传来走百病,夜妆夜服相宜称。
女郎行径英雄心,卦头论采不论命。
十字街头烟火红,东偏走西西走东。
明珠天半翔金龙,轰轰电电开盲聋。
夫人庙在小巷口,粉壁奶娘画二九。
少妇下拜老妇祝,明年此夕酬春酒。
西园甲坼青可怜,浅春月色寒有烟。
露气轻沾旱地莲,采青归去兴缠绵。
闻人采青不采白,请君看取头上发。
人生不乐复何如,无病无忧福有馀。
这首《走百病行》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上元节后一晚的风俗活动——走百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一传统节日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
首先,诗中描绘了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上元灯夕后一夕,灯光烛光光烁烁”,通过“烁烁”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灯火的明亮与闪烁,营造出节日的热闹氛围。接着,诗人转向对女性角色的关注,“人家女儿白皙皙,踏取春风好消息”,描述了年轻女子在春风中行走的情景,她们不仅美丽,还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希望。
“风俗传来走百病,夜妆夜服相宜称”点出了走百病的习俗,人们在夜晚盛装出行,祈求健康与幸福。诗中的“女郎行径英雄心,卦头论采不论命”则表达了女性参与这一活动的自信与独立精神,她们不仅追求外在的美好,更注重内心的坚韧与勇敢。
“十字街头烟火红,东偏走西西走东”描绘了人群在街道上的热闹景象,每个人都在寻找吉祥与幸运。而“明珠天半翔金龙,轰轰电电开盲聋”更是以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节日的狂欢气氛,仿佛整个天空都被庆祝的光芒照亮。
最后,诗中转向对特定地点——夫人庙的描述,“粉壁奶娘画二九”,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庙宇的装饰与庄严。少妇与老妇的拜祭场景,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明年此夕酬春酒”,预示着来年将再次欢聚,共享节日的喜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走百病这一传统习俗的热闹与欢乐,也蕴含了人们对生活、健康、家庭以及未来的深深祝福与期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劈面相迎,一篙破、绿波秋涨。
凭寄语、吴门客到,旧游无恙。
贻我一编冰雪句,忆君知已云霄上。
却仍从、一二酒人游,歌相饷。似鸥鹭,同飘漾。
谁宾主,相赓唱。且逢人作达,瓮开新酿。
蜡就一生狂士屐,携来九节仙人杖。
怪此翁、豪气未全除,非吾状。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绿云缭绕。
轻把牙梳,旋移鸾镜,委地容光耀。
兰膏新沐,微闻香泽,对此温柔堪老。
向妆台、挽成如虿,才称花容月貌。
时兴髻子,松松堕马,好共灵蛇新巧。
莫叹飞蓬,休嗟曲局,鸳帐同心好。
纵令妒妇,也应怜惜,怪得萧郎颠倒。
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