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鲁沂非此地,温泉腊月浣春衣。
龙吟不尽笙歌调,象背诗成亦咏归。
谁道鲁沂非此地,温泉腊月浣春衣。
龙吟不尽笙歌调,象背诗成亦咏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下温泉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首句“谁道鲁沂非此地”,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认知的挑战,暗示了温泉之地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亚于鲁沂这样的名胜。接着,“温泉腊月浣春衣”一句,巧妙地将时间与地点结合,描绘出在寒冷的腊月里,人们依然能在温泉中洗涤衣物的场景,既展现了温泉的温暖与实用价值,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利用。
“龙吟不尽笙歌调,象背诗成亦咏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温泉边的欢乐氛围。龙吟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与笙歌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盛宴。而“象背诗成亦咏归”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享受温泉之余,灵感涌现,即兴创作诗歌的情景,表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和创作灵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温泉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边城废兴关治乱,山河代易形势殊。
乔木亭亭表故国,前人手泽留规模。
堂前老柏双蔚起,参天黛色霜露濡。
左进右退若相逊,盘崛天矫分荣枯。
龙翔凤翥作奇态,阴森尚疑神护扶。
古物历劫聚精爽,四邑休咎占适符。
民命至重天听近,树杪厌闻朝啼乌。
君不见西台御史持明法,三槐九棘无滥竽。
又不见殷人尚鬼留社木,先罚后赏民自孚。
吁嗟乎,武侯治蜀功不朽,于今祠树犹旁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