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洞边流水声,春风桃李鸟和鸣。
客来扫塔无馀事,一宿僧房诗思生。
白云洞边流水声,春风桃李鸟和鸣。
客来扫塔无馀事,一宿僧房诗思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首句“白云洞边流水声”以动衬静,通过潺潺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春风桃李鸟和鸣”一句,运用了春天常见的意象——桃花、李花与鸟鸣,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与和谐之美。
“客来扫塔无馀事”,这一句中的“塔”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佛塔,暗示来访的客人在这样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除了欣赏美景之外,没有其他纷扰之事,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宿僧房诗思生”则点明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灵感涌现,创作出了这首诗。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敏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
行复止、归舟尚滞沙际。
荻花瑟瑟夜江头,月明似水。
未归反作送归人,临风愁杀居士。寻声问,幽寂地。
哀弦一曲谁理。京华旧迹已茫然,铮铮又起。
相逢一样可怜生,天涯沦落憔悴。
萧娘暮洒老大泪。感当时、司马情意。
漫拨数声无俚。
剩长歌、写恨孤亭凭吊,千载悠悠伤心事。
乘溜下绝涧,竹筏如怒马。
农夫献家酿,酌以牛角斝。
如何万仞山,低首荒城下。
蛮歌迎七姑,铜鼓闹春社。
久与枯僧邻,此景觉妍冶。
冲风脚力健,曝日面皮赭。
怪鸟雾中来,怒爪堕檐瓦。
苍苍者山川,何处界文野。
羊菌意有棱,猫笋可盈把。
虽无李侯馔,适口吾聊且。
一幅蛮荒图,悲来不能写。
亦有百尺松,龙鳞尤古雅。
不放六朝青,遂令知者寡。
可怜王谢辈,同是悠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