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信于民第一程,如何刑偿半虚声。
封疆吏易收成命,传舍官难达下情。
选舞徵歌今干略,锦衣玉食世公卿。
条陈百辈真心苦,可奈人微语已轻。
示信于民第一程,如何刑偿半虚声。
封疆吏易收成命,传舍官难达下情。
选舞徵歌今干略,锦衣玉食世公卿。
条陈百辈真心苦,可奈人微语已轻。
这首诗《感时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示信于民第一程,如何刑偿半虚声”,开篇即点明主题,以“示信”为起点,探讨了政府在民众面前的信誉问题。这里的“刑偿”指的是法律执行的效果,而“半虚声”则暗示了政府措施并未得到应有的响应或认可,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颔联“封疆吏易收成命,传舍官难达下情”,进一步揭示了官僚体系中上下沟通的不畅。封疆吏,即地方官员,容易接受并执行上级命令;而传舍官,可能指传递信息的官员,难以将基层的真实情况上达。这反映了官僚体制中信息传递的障碍,以及基层声音被忽视的问题。
颈联“选舞徵歌今干略,锦衣玉食世公卿”,转而批评了当权者的奢华生活与脱离群众的现象。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选舞徵歌”形容的是贵族们的享乐生活,“干略”意为高超的才能,此处讽刺了那些拥有高超才能却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官员。“锦衣玉食”则形象地描绘了公卿们奢侈的生活状态,与百姓的艰苦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条陈百辈真心苦,可奈人微语已轻”,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底层民众心声被忽视的无奈与悲哀。尽管有无数人提出建议和意见,但因为地位卑微,他们的声音往往被轻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公平正义、民众权益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天台之东巨瀛海,濛濛元气浮无边。
应真十六山中来,径渡万里蛟鼍渊。
巨灵前驱海若伏,翠水帖帖开红莲。
神螭猛兽竞轩翥,穹龟巨鱼相后先。
一山浮玉当其前,石室古藓垂千年。
异人高居役众鬼,挽过巨浸如飙旋。
贝宫神君迎且拜,明星玉女争花妍。
阴风黯淡百怪集,芙蓉旂影飞翩翩。
石桥回望渺何处,紫翠明灭空云烟。
问渠飞锡何所往,毋乃鹫岭朝金仙。
金仙雪山方宴坐,笑汝狡狯何纷然。
书生平生未省见,太息此画人间传。
清时麟凤在郊野,白日杲杲行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