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鹤飞何所止,殿台散木长横枝。
閒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
云散鹤飞何所止,殿台散木长横枝。
閒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山居图景。首句“云散鹤飞何所止”,以鹤的自由飞翔与云的飘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接着,“殿台散木长横枝”一句,将视线从天空拉回地面,描绘了山中殿台旁散落的树木,横生的枝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闲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感。诗人漫步于曾经走过的路径,发现昔日的痕迹已被荒草覆盖,仅剩半截碑石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沧桑感,也引发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展现了明末诗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灼灼如花,明明如月,看来是艳还清。
碧桃花下绿苔生。
初邂逅、横波侧注,惊蓦去、纤步微听。
经过处、不分兰麝,庭院闻馨。
汉皇金屋,求仙采药,都为倾城。
非蓉城绮丽,那著飞琼。
看不足、眉山远黛,偏无奈、霜鬓飘零。
长昂首、騃牛痴女,河汉会双星。
餐风饮露,不为谋生计。知道皮囊本来赘。
问如何、一片悽婉声情,浑不似、春鸟歌喉流丽。
几年孤愤在,沈蛰空山,惟爱绿阴覆檐际。
已万事会心,科睡方酣,竹床清、柴扉教闭。
但博得、一时懒虫名,又不合、人閒尚留残蜕。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回首夭桃露井。
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青山如黛,渌水如罗,映真珠帘罅。
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捣衣才罢。
登楼远望,见一带、碧云轻泻。
更萧关征雁濛濛,愁煞江南此夜。
几回搔首沈吟,叹今日深秋,前朝初夏。
流光递换,问何处、更觅钿车罗帕。
伤心故苑,依然似、天涯客舍。
对秋风、强举金尊,又是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