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通山骨,幽岩泻玉泉。
扪萝深撷翠,烧烛细寻涓。
法雨垂如线,崖花笑欲然。
云根浑不动,钟乳渺难骞。
古木千章集,金城百雉连。
远冈迎剑戟,活水下郊埏。
六月疑无暑,诸峰别有天。
客杯时泛白,僧定欲钩玄。
漏远孤钟应,声幽一鸟传。
号林无定鹿,落树有惊蝉。
湘泽遥联楚,关河尽拱燕。
我来访神秘,谢屐任轻便。
兴倚三春足,閒偷半日缘。
日迟风荏苒,道夹柳连绵。
宓父携春菜,湖苏入绮筵。
闾阎还揖让,桃李尽芳妍。
雅况须拚酒,公馀日弄弦。
谷神如有待,兴溢谩濡笺。
怪石通山骨,幽岩泻玉泉。
扪萝深撷翠,烧烛细寻涓。
法雨垂如线,崖花笑欲然。
云根浑不动,钟乳渺难骞。
古木千章集,金城百雉连。
远冈迎剑戟,活水下郊埏。
六月疑无暑,诸峰别有天。
客杯时泛白,僧定欲钩玄。
漏远孤钟应,声幽一鸟传。
号林无定鹿,落树有惊蝉。
湘泽遥联楚,关河尽拱燕。
我来访神秘,谢屐任轻便。
兴倚三春足,閒偷半日缘。
日迟风荏苒,道夹柳连绵。
宓父携春菜,湖苏入绮筵。
闾阎还揖让,桃李尽芳妍。
雅况须拚酒,公馀日弄弦。
谷神如有待,兴溢谩濡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宜章县与大尹陈前峰、邑博冯西郭一同游览艮岩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句“怪石通山骨”,以怪石贯穿山脉,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奇特与山势的连绵。接着“幽岩泻玉泉”,通过“泻”字生动地表现了泉水从幽暗的岩石间倾泻而出的情景,仿佛是玉石般晶莹剔透。诗人进一步通过“扪萝深撷翠”、“烧烛细寻涓”等细节,展现了探索自然的趣味与细致观察的态度。
“法雨垂如线”、“崖花笑欲然”则将自然界的雨滴与崖边的花朵拟人化,赋予了它们生命与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而“云根浑不动”、“钟乳渺难骞”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云层的静止与钟乳石的难以触及,营造了一种神秘而不可触及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古木千章集”、“金城百雉连”、“远冈迎剑戟”、“活水下郊埏”等,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尤其是“六月疑无暑”、“诸峰别有天”等句子,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艮岩独特的气候与环境特点。
诗中还穿插了“客杯时泛白”、“僧定欲钩玄”等生活场景,体现了游人的悠闲与对知识的追求。同时,“漏远孤钟应”、“声幽一鸟传”等句子,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空间感。
最后,“号林无定鹿”、“落树有惊蝉”等句子,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而“湘泽遥联楚”、“关河尽拱燕”等,则通过地理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视野。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人文活动与哲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精神内涵的艺术世界。
王行真气集。通玄牝、谷神应时出入。绵绵定呼吸。
显平调荣卫,蠕分和辑。脉方动十。
得火候、熏蒸自给。
荡百骸、九窍关开,上下溯流相袭。
功及三天两地,九六阴通,七八阳立。降升气揖。
推造化,宝瓶缉。
配刚柔合体,抽添循数,养就神丹一粒。
变阳魂、法界恢弘,跨云步急。
恣逍遥豁畅,乃容膝小金山。
用妙力加持,兴洪大醮,真圣临坛。
恩光遍施下界,救存亡、离苦列仙班。
明贯从容法体,宴居一味萧闲。
回还诱演幽深,将内外事都删。
聚五蕴清凉,天宁地静,撞破三关。
皇天助弘大道,度群生、万类不为难。
指日金书诏下,永辞俗海尘寰。
风高露冷,又报重阳候。过雨群山倍明秀。
正披岩、红叶接径黄花,堆锦绣,袅袅清香依旧。
凝神望久。思入无何有。回首溪边听长溜。
念人生如梦,世事无涯,空汨没、争似吾家拂袖。
据盘石、容膝坐忘机,看天末飘飘,断云归岫。
暑气方阑,渐云收四野,山海明霁。
凭高放目,视万里汪洋,东连无极。
廓然风浪静,屡显现、嘉祥至瑞。
大哉玄元体,澄清浩渺,浮动乾坤势。
神功圣力难量,信归墟运转,无有休息。
恢张万化,任云物飞翔,鱼龙游戏。
混融千古秀,隐三岛、十洲异域。
直待功成后,骑鲸笑傲超于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