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霭翠竹琅玕,一味新凉协肺肝。
试问剥芋烹茗碗,何如江上弄渔竿。
霏霏霭翠竹琅玕,一味新凉协肺肝。
试问剥芋烹茗碗,何如江上弄渔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竹林中的一片清新凉意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首句“霏霏霭翠竹琅玕”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竹林在薄雾中的朦胧美,翠绿的竹子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味新凉协肺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之感的深深共鸣,它不仅触动了感官,更深入到了心灵深处,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接下来,“试问剥芋烹茗碗,何如江上弄渔竿。”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两种选择:是享受室内剥芋头煮茶的温馨,还是向往室外江边垂钓的自由与宁静。这种对比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对比,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邛崃插天半,金沙流渺绵。
桄椰暗毒雾,鹦鹉啼荒烟。
亭障迫烽燧,雨雪摩戈鋋。
桓桓丁都护,幕府需高贤。
依人王仲宣,遂赋从军篇。
飞书资虎仆,知己托龙泉。
牧马金络头,手执珊瑚鞭。
意气何慷慨,去去南荒天。
乡闾治团练,白甲军特起。
利器只耰锄,高垒惟棘枳。
激发忠义忱,不自知生死。
楚氛朝甚恶,相距仅尺咫。
夜半觅小舟,芦埼先偷舣。
奉母彳亍行,暂息沧江涘。
苟能全性命,不复顾簪履。
窜身豺虎间,草草偷活耳。
回首望江南,烽火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