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须作一完人,错节盘根可立身。
自信荣枯原有数,备尝艰窘不言贫。
休明幸矣遭虞世,尽瘁还应学汉臣。
拟效涓埃裨海岳,却披蓑笠出风尘。
男儿须作一完人,错节盘根可立身。
自信荣枯原有数,备尝艰窘不言贫。
休明幸矣遭虞世,尽瘁还应学汉臣。
拟效涓埃裨海岳,却披蓑笠出风尘。
这首诗展现了一位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与远大抱负。首句“男儿须作一完人”,开篇即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当具备完美的人格。接着,“错节盘根可立身”一句,以树木盘根错节的形象比喻,寓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稳固的根基,象征着一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立足的必要条件。
“自信荣枯原有数,备尝艰窘不言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决心。他认为人生的起伏本就有其规律,即使经历艰难困苦,也不应自怨自艾,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休明幸矣遭虞世,尽瘁还应学汉臣”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盛世的珍惜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他庆幸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希望像汉朝的忠臣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拟效涓埃裨海岳,却披蓑笠出风尘”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微小但有意义的贡献,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态度。这种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正能量和激励人心的作品。
足茧问津路,肩才息奚跛。
醉乡托一廛,学海浮单舸。
观心竦前瑕,敛躁入危坐。
犹欣未穷极,早获挫刚果。
愚徒巧掩拙,语每泄魇卧。
所须补罅隙,亦才废星琐。
智不给筹运,力难任败裸。
汲汲欲为谋,政恐无时可。
我谒武侯祠,阴廊草凄凄。
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深山大泽无人知。
胡为蜀先主,三顾前致辞。
欲烦恢复天下计,先生筹策天下奇。
浩然出山来,凛凛虎豹姿。
乘时既得人,上曰真吾师。
已晓关与张,二子不复疑。
孤有孔明在军中,如龙有水相因依。
历数既有归,破贼当自兹。
可怜复汉社稷心未已,当时三峡图垒空巍巍。
先生有才过曹丕,中原恢复未可知。
惜哉军务劳,一心死无私。
出师一表如皎日,千古万古鸿名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