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历历水涓涓,十里滩声绕法船。
碧石无心成背触,清溪何事独潺湲。
涨添宿雨迷孤屿,响驾长风下百川。
却笑沧浪老渔父,急流收钓竟忘筌。
山光历历水涓涓,十里滩声绕法船。
碧石无心成背触,清溪何事独潺湲。
涨添宿雨迷孤屿,响驾长风下百川。
却笑沧浪老渔父,急流收钓竟忘筌。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动态之美。首句“山光历历水涓涓”,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峦清晰可见,流水细小潺潺的画面,展现出自然界的细腻与和谐。接着,“十里滩声绕法船”一句,将视线拉远,滩声与法船相映成趣,赋予画面以动感和深度。
“碧石无心成背触,清溪何事独潺湲。”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碧石仿佛无意间触碰水面,清溪则独自潺潺流淌,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赋予静物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涨添宿雨迷孤屿,响驾长风下百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雨水涨满,使孤岛隐没于烟雨之中;长风吹过,波涛汹涌,波及百川。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力量,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无常。
最后,“却笑沧浪老渔父,急流收钓竟忘筌。”诗人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渔夫在急流中收起钓竿,竟然忘记了鱼饵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寓意着人们在忙碌与追求中,有时会忘记初心或目标,提醒读者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生动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弋阳溪上诸檀越,勇猛精进难比况。
年年岁岁入山来,总是如来亲眷属。
如来法身等虚空,随彼愿心而显发。
譬如月轮出霄汉,照耀一切众生前。
众生性水无有边,我此一月能普现。
水静而清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
水动而浊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
水有清浊有动静,月无取舍无去来。
于无取舍去来中,不见清浊动静相。
既无清浊动静相,一一含摄无有馀。
我心佛心众生心,心佛众生本平等。
佛子当作如是观,即获世间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