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芭蕉》
《芭蕉》全文
唐 / 钱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幸有青丝用,宁将众草同。

心虚含夕露,叶大怯秋风。

细响安禅后,浓阴坐夏中。

由来何所喻,持以问支公。

(0)
翻译
庆幸还有青丝可用,怎肯与杂草为伍。
内心谦逊如含着傍晚露水,叶子硕大却畏惧秋风的来临。
在静心冥想之后,享受夏日浓密的树荫。
自古以来这又比喻什么呢?我拿它去询问支公。
注释
青丝:指代黑发,象征青春和活力。
宁:宁愿。
众草:泛指各种杂草。
心虚:内心谦逊,不自满。
夕露:傍晚的露水,象征纯洁或谦卑。
叶大:叶子大,形容树的茂盛。
怯:害怕,畏惧。
秋风:象征岁月更迭或生活的变化。
细响:细微的声音,可能指风吹树叶声。
安禅:佛教术语,静心冥想。
浓阴:浓密的树荫。
何所喻:比喻什么,寓意何在。
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遁,这里借以表达请教的对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的独特之美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态度。诗人开篇即提出“幸有青丝用”,表明尽管芭蕉外形不似其他植物那样华丽,但它却因其坚韧的纤维而自足,宁愿保持自身的特性,不与众草同流合污。

接着,“心虚含夕露,叶大怯秋风”两句,从生长状态描述芭蕉的脆弱。它的心部(中间部分)容易受潮气影响而变得柔软,且由于其巨大的叶片,它在秋季的微风中也显得颇为孱弱。

诗人通过“细响安禅后,浓阴坐夏中”两句,描绘了芭蕉在静谧环境中的声音和它在浓密阴影中的姿态。细小的声音来自于芭蕉叶片的轻微摇曳,而它坐在夏日的深沉阴凉之中,仿佛在享受着自然赋予的一份宁静。

最后,“由来何所喻,持以问支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独特生灵的好奇和敬畏。诗人将自己的疑问与感慨寄托于支公(可能是一位智者或朋友),希望能够获得对于芭蕉之美、自然万物之奥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个性尊重和对自然界微妙生态观察的态度,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趣的佳作。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朝代:唐   字:仲文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生辰:722?—780年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猜你喜欢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其一

归来病鹤记城闉,旧踏松枝雨露新。

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

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粗识君王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0)

次前韵送刘景文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尔来又见三黜柳,共此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祇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何时归帆溯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0)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四西塞风雨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0)

和林子中待制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

(0)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四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0)

次韵黄鲁直赤目

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

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

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