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澹一堤枯柳,孤高九里寒松。
行尽北山烟雨,白云深处闻钟。
冷澹一堤枯柳,孤高九里寒松。
行尽北山烟雨,白云深处闻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湖上景色,以冷淡和孤高的意象为主。"冷澹一堤枯柳",诗人通过枯柳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或是环境的寂寥。"孤高九里寒松"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而坚韧的感觉,寒松在风雨中傲然挺立,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
"行尽北山烟雨",诗人独自在烟雨蒙蒙中穿行,北山的朦胧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探索。最后,"白云深处闻钟",远处传来的钟声,给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禅意和超脱,仿佛是心灵的宁静与世外的召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写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雨中独行的孤寂心境,以及对高洁品格和超凡境界的追求。宋代的释文珦以其简洁而深沉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巧妙融合,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谬为天官属,得与选事亲。
略计三百州,绿衣九千人。
较材迷长短,守法愧因循。
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难伸。
诸君备乡老,多士竞国宾。
鉴形肖止水,播物参洪钧。
解论皆造微,详延必逢真。
仰成宽吏责,端本慰吾民。
功则太平始,任非百职伦。
聚精会冠剑,重钥閟埃尘。
寄重地必禁,问迹疏无因。
风雨何萧萧,鸡鸣夜将晨。
一日如三月,况兹别累旬。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
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
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
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浥露兰,啼痕绕。
画阑桂,雕香早。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
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
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飞诏从天下。道中朝、名流欲尽,君王思贾。
时事祗今堪痛哭,未可徐徐俟驾。
好著手、扶将宗社。
多少法筵龙象众,听灵山、属付些儿话。
千百世,要传写。子方行矣乘骢马。
又送他、江南太史,去游毡厦。
老我伴身惟有影,倚遍风轩月榭。
怅玉手、何时重把。
君向柳边花底问,看贞元、朝士谁存者。
桃满观,几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