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隐几》
《隐几》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

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

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

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

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0)
注释
身适:身体感到舒适。
四支:四肢,指身体各部位。
心适:心灵感到宁静。
是非:对错,是非之争。
百体:全身,所有的肢体。
槁木:枯干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机。
兀然:茫然无知的样子。
方寸:代指心,古语中‘方寸之地’指人心。
死灰:熄灭的灰烬,形容心境沉静。
行年:经历的年岁。
庶几:差不多,可能。
翻译
身体舒适时忘记了四肢的存在,心灵宁静时忘记了世间的对错。
一旦达到这种状态又忘记了这种状态,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全身如同干枯的树木,静静地没有任何感觉。
内心如同熄灭的灰烬,寂静得没有一丝思绪。
日复一日,渐渐地身心都仿佛被遗忘。
转眼已到三十九岁的年末黄昏时刻。
四十岁时若能做到心如止水,我想我或许能接近这个境界。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开篇"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写出了身体与精神上的极度放松,无关乎外界的是非评判。这是通过修行或冥想达到的境界,即使在形体上也感受不到四肢的存在,在心理上则不再纠缠于世间的对错判断。

"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状态,使得连自我意识都变得模糊。紧接着"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用比喻来形容身体像枯木一样没有生机,而精神则处于一种沉静、无知的状态。

"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则将心灵比作死灰,既不炽热也不起尘埃,没有任何杂念。这种境界是修行者追求的心灵净化和平和。

"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表达了时间对诗人而言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每一天都如同昨日的重复,而身体与精神似乎都不再被时间的流逝所牵绊。

"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写出了诗人的年龄和对即将到来的新岁的感慨。然而紧接着"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却表明了尽管年近四十,但内心依然平静,没有被世俗的干扰所动摇。这是对自身修为的一种肯定和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身与心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嚣、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平静。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题赠叶梅野

昔结丝绚侍帝宸,青鞋今许向江津。

凭君先对梅花说,白发相看意更深。

(0)

卜算子.题画:王孟端高梧竹石

白石藓纹滋,绿竹烟痕净。

何似崇冈百尺梧,一碧凝秋影。

认是雅琴材,古调无人省。

尽有高枝待凤皇,恻恻天风冷。

(0)

满江红

甚矣吾衰,七十载、光阴虚掷。

曾几度、春来秋去,曦轮已仄。

脉脉徒怀尘外想,悠悠终是人间客。

忆东涂、西抹少年时,嗟何及。鸡与鹜,从争食。

蚌与鹬,从夸力。但相看一笑,马牛风隔。

长庆诗筒馀昨梦,永和禊饮成陈迹。

叹曹刘、沉谢尽消亡,今谁识。

(0)

菩萨蛮

曲栏低亚凉波净。回风绿蘸烟芜影。烟外几人家。

天涯即水涯。莲衣寒恻恻。蕙带搴无力。

到此合魂消。冷香黏画桥。

(0)

踏莎行.丙午春日即事

珠幕闲垂,银屏慵展。樱桃斗帐金凫暖。

绿杨池馆闭春阴,卷帘人比东风懒。

眉叶青销,靥花红敛。纤腰打叠游丝软。

恹恹病过海棠时,一身都被春愁管。

(0)

点绛唇

笑指黄花,两年前事君应记。天涯此意。

留对花垂泪。似水流年,流去真容易。相思味。

嘱君休试。怕短英雄气。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