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如钩低玉绳,谁参形色得相应。
半全省识浑无碍,三五未临亦绝胜。
火树烘春燃麝粉,莲花照夜剪吴绫。
琉璃一盏馀膏尽,古佛分明谒宝灯。
新月如钩低玉绳,谁参形色得相应。
半全省识浑无碍,三五未临亦绝胜。
火树烘春燃麝粉,莲花照夜剪吴绫。
琉璃一盏馀膏尽,古佛分明谒宝灯。
这首诗描绘了新月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新月比作钩状,低垂于玉绳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新月与人的关系,提出“谁参形色得相应”,即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接着,诗人通过“半全省识浑无碍,三五未临亦绝胜”两句,表达了对新月不同阶段美的欣赏,无论是月相的一半还是还未完全显现,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后半部分,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新月比作“火树”和“莲花”,分别在春日和夜晚绽放其独特的光彩,进一步丰富了新月的形象。最后,“琉璃一盏馀膏尽,古佛分明谒宝灯”两句,以琉璃灯和古佛为喻,表达了对新月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新月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