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枕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圣人所以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枕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圣人所以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这首诗名为《著存亭》,是宋代文人舒邦佐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对亡母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孝子的真诚之情。"事亡如存死如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仿佛她仍然在世,栩栩如生。"二字貌出孝子诚",通过"孝"字形象地刻画了孝子的忠诚与真实。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山形作我枕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仿佛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进一步强化了对母亲形象的记忆,即使在眼前的是洁白的芦苇,也能联想到母亲的白发。
"入门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诗人仿佛能听到母亲的气息,甚至幻想着与她共饮。他认识到真正的孝顺在于持续不断的情感投入,而非形式上的恭敬。"至孝无间断",如同圣人对待亲情的始终如一。
最后,诗人强调,孝心并非表面功夫,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所见皆从所念得"。他将这种情感铭记于心,无需外在的标记或表彰,"铭镂在中扃",只要能触动人心,就是孝道的体现。因此,这座亭子的存在,是为了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而非单纯为了名声,"要令目击助心想",这就是《著存亭》的深意所在。
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从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阔,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