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越王楼的景象与感受。开头两句“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写出了登楼时的心境转变,从紧张或忧虑的情绪到心情舒畅的过程。雉堞即城垣,朱槛为红色的栏杆,表现了诗人对于景致的细腻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则写出了夏末秋初的季节交替。蝉鸣叫不息,似乎在抱怨酷热的夏日,而远处山色的变化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从炎热向凉爽过渡的情感体验。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中的“江转穿云树”形象鲜明,展示了诗人面对江水与山林交错的壮丽景色时的心境。心闲,即心情宁静自在;随叶舟,则是随波逐流,无拘无束。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两句“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中,“仲宣”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客扬雄,他曾作《蜀都赋》赞美成都之美;而“谢守”则是东晋诗人谢灵运,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两位都是古代著名诗人,他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寄托,在这儿被提及,用以表达诗人对于他们才华和境界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色、季节变迁以及心灵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和个人情怀。
红叶翻阶,晚风微扇回轻暖。
群仙高跨紫云车,来赴蓬莱宴。绣幕围香处远。
扬帘花、时时影转。彩衣嬉戏,玉女回环,绿娇红软。
戛玉调丝,□音缭绕笙歌院。
蟠桃花发正当春,烟媚明霞脸。休□飞琼女伴。
捧瑶觞、何妨屡劝。百处偕老,五福齐眉,人间稀见。
两年金凤城边,等闲又见东风菜。
侯门惯客,东园高宴,青云飞盖。
水上幽亭,恍然真似,兰舟同载。
望红楼翠壁,青田白鹭,谁信是,山阴塞。
郁郁林梢紫动,便安排、春来天外。
醉魂摇荡,尊前何恨,狂香浩态。
高枕吾庐,倒衣命驾,心期长在。
为使君料理,潘郎老鬓,尽花枝戴。
清清净净,搜获玄玄。观天可认根源。
敷布参罗万象,日月相传。
仿效女娲手段,撮虚无、五色新鲜。
下火炼,大功成,了了无缺无圆。
得一清宁人地,无为作,自然永永绵绵。
杳杳冥冥,娠德产个胎仙。
便是本来面目,更明知、无口能言。
恁时节,有金童来报,得去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