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维舟处,偏伤首路神。
却怜乘雪兴,来送渡江人。
落叶催年尽,寒尊遣夜频。
知君入山后,相忆在风尘。
烟水维舟处,偏伤首路神。
却怜乘雪兴,来送渡江人。
落叶催年尽,寒尊遣夜频。
知君入山后,相忆在风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皇甫汸在浒墅遇到岳东伯出山相送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
首句“烟水维舟处”,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画面,舟停泊于烟雾缭绕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偏伤首路神”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仿佛是对于即将分别的不舍和对旅途未知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却怜乘雪兴,来送渡江人。”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岳东伯的深情厚谊。即使是在严冬的雪中,岳东伯也愿意冒着严寒前来为诗人送行,这份情谊显得尤为珍贵。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朋友深厚友情的感激之情。
“落叶催年尽,寒尊遣夜频。”这两句则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哀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随着落叶的飘零,一年即将结束,夜晚的寒气更添了几分离别的凄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离别的不可避免,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知君入山后,相忆在风尘。”诗人预见到岳东伯离开后,自己将会在尘世中思念对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离去后的深深思念,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离别之痛的感慨。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