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咏古木》
《山中咏古木》全文
唐 / 卢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zhōngyǒng
táng / lún

gāoxiāosuǒqiūfēng
zhuìmíngcóngzhúxiégēnyōngduànpéng

bànqīnshānchángzàishuǐshēngzhōng
réndàoyúnméntōng

注释
高木:高大的树木。
萧索:凋零, 萧条。
夜雨:夜晚的雨。
复:又,再。
秋风:秋天的风。
坠叶:落下的叶子。
鸣丛竹:在竹丛中发出声响。
斜根:歪斜的树根。
拥:环绕。
断蓬:断裂的蓬草。
半侵:半数浸染。
山色:山景的颜色。
长在:常在于。
水声中:水流动的声音中。
此地:这个地方。
何人:什么人。
到:到达。
云门:这里可能指代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去亦通:前往那里也是通达的。
翻译
高大的树木已经显得萧瑟,夜晚的雨声伴随着秋风。
落叶在竹林中沙沙作响,断蓬被斜根环绕。
一半的景色被山色浸染,声音长久回荡在水声之中。
这个地方有谁能到达呢,通往云门的道路似乎也相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秋夜的景象。开篇“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两句,通过对树木和天气的描述,营造出一片萧瑟、肃穆的氛围。"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进一步渲染了山中荒凉之感,其中“坠叶”指落叶,“鸣丛竹”则传达出风吹竹叶发出声响的情景;“斜根拥断蓬”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根部和野草交缠,生长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

接着,“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山中的静谧与流水的悠扬之声。“半侵山色里”意味着时间似乎融入了山的颜色之中,而“长在水声中”则是时间仿佛停留在那不绝于耳的水流声音中,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最后,“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诗人似乎在询问来到这深山之中的访客,但立刻转向“云门去亦通”,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这里的“云门”可以理解为一处隐逸的所在,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超然的审美追求,是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意境图。

作者介绍
卢纶

卢纶
朝代:唐   字:允言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生辰:739年—799年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猜你喜欢

闻川十二咏·其六水月观荷

雨意剑南诗,风情子安曲。

美人舞团扇,万叶飐华绿。

何似月婵娟,凉夜照鸳浴。

(0)

送潘君之安徽作宰二章·其一

不信文章艰一第,误君经济又三年。

荡胸纵有须弥海,搔首难凭莽荡天。

与共蓟门今日尽,相逢陌上后期悬。

逡巡我尚迟还海,舍我先行为我怜。

(0)

申文定公手札为其裔孙廷锐题二章·其二

君为明德后,宝此信贤孙。

字辣犹芒起,言酸但血痕。

枭奸空戮社,忠孝自清门。

我昨瞻遗庙,山孤宰木尊。

(0)

怨柳七绝句·其二

晚眉略倦晓眉醒,晓露如霜晚月冥。

梦过一春好时节,秋风早晚又飘零。

(0)

雨后泊鸳湖

遥夜疏灯炷柁楼,空濛雨气未全收。

胥山酒榼花期误,笠泽渔竿荻梦秋。

湖水细摇人语出,城岚旷有月光浮。

天涯疏鬓风中叶,掠影萍心似断鸥。

(0)

秋夜宿宝莲寺触籁成歌

墙根小草弱难媚,高梧覆阴助之翠。

凉云洒叶弄凄响,上搏风声斗烦碎。

风声到地引蛩语,蛩语当风促逾苦。

若断不接接以雨,雨在空阶蛩在户。

愁人倚户愁未央,搔搔抑抑来何方?

雨声点点滴愁碎,蛩声引愁续续长。

低檐黯黯沈晚色,虚堂漠漠生惨凉。

亭亭人影瘦屼立,昏灯照壁如夕阳。

挥愁不去且举觞,蛩稀雨歇月上墙。

墙上高梧展风色,墙下幽花动露香。

浩然凭槛歌激昂,天地阒寂疑清商。

云河绳雁不下海,城门秃柳知有霜。

掩帏就枕且安息,酒醒衾凉梦无力。

残月欲堕风益急,蛩复悽悽雨还滴。

浩浩林钟破晓烟,瑟瑟庭墀满黄叶。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