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对燕子在梁上筑巢,辛勤地抚养后代。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雌燕之间的亲情与母性,以及小燕成长的过程和自然界中的物候变化。
诗中“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等句,展示了雌燕的辛劳和繁殖之美。随后,“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描绘出小燕成长迅速、不断寻求食物的情景,反映出生命力与生存斗争。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则表现了雌燕在养育后代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如此,它们仍旧“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展现出母爱的坚韧与不懈追求。
随着小燕逐渐成长,“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描绘了它们离巢飞行的情景。接着“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则表达出一种脱离母体、独立生活的壮阔。
诗歌最后两句“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诗人似乎在对这只离开巢穴的小燕进行劝告:不要悲伤,你应当回忆自己曾经依赖母爱的时光。整首诗通过燕子的生活细节,探讨了生命成长、亲情与独立等主题。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充分体现了白居易的诗风——浅显易懂而又不失深刻。这也正是唐代诗人善于以小见大,以生活中平凡事物抒写出哲理和情感的特点。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
谩欢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
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
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
谁可住,烟萝侧。
俗士驾,当回勒。
伴岩扃,须是碧云仙客。
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
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
暖霭浮晴御。
锁垂杨、笼池罩阁,万丝千缕。
池上晓光分宿雾,日近群芳易吐。
寻并蒂、阑干凝伫。
不信钗头飞凤去,但宝刀、被妾还留住。
天一笑,万花妒。
阿娇正好金屋贮。
甚西风、易得萧疏,扇鸾尘土。
一自昭阳扃玉户,墙角土花无数。
况多病、情伤幽素。
别殿时闻箫鼓奏,望红云、冉冉知何处。
天尺五,去无路。
斗柄回秋律。
素蟾飞、冰霜万里,满川金碧。
得月偏多何处是,惟有桥南第一。
正野迥、西风寒寂。
丹桂婆娑疏影在,想微瑕、未累千金璧。
河汉远,澹无迹。
知君有句酬佳夕。
尽高歌、胡床自倚,露漙珠溢。
坐到参横星欲暗,隐隐天低似笠。
但络纬、悲啼催织。
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
谁为置,郑庄驿。
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
江水涨、洞庭相近,渐近空阔。
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
望渔春、樵市隔平林,寒烟色。
方寸乱,成丝结。
离别近,先愁绝。
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
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苍浪窄。
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