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自有来薰处,长夏何妨一枕高。
竹薄未能遮照遍,西风我欲障葡萄。
北窗自有来薰处,长夏何妨一枕高。
竹薄未能遮照遍,西风我欲障葡萄。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独坐北窗之下,享受着清风与自然之美的宁静时光。诗中“北窗自有来薰处”一句,巧妙地将北窗与自然界的香气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长夏何妨一枕高”,则表达了诗人对夏日午后的悠闲与自在,即使在炎热的季节,也能找到一份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接着,“竹薄未能遮照遍”描绘了竹林的光影交错,虽有竹叶遮挡,但阳光依旧能穿透竹林,洒满大地,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西风我欲障葡萄”,则是诗人想象自己用西风来遮挡葡萄藤,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与亲近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
肩舆小斑筠,地志古青册。
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
观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
行行问不住,一一渐可识。
何代五老人,登峰化为石。
年龄今几春,齿牙谅无力。
天赐五玉乳,与渠供朝食。
渊明醉眠处,石上印耳迹。
逸少养鹅池,藓花渍馀墨。
鹤鸣南天青,龟拜北斗白。
栖贤缘不浅,月枕借云席。
万杉与开先,弄泉碎珠璧。
病眸贪穷眺,趼趾怯周历。
同游多俊人,淡话半禅伯。
兹来殆天假,不尔岂人及。
归船载晓星,回首两相忆。
金沙岁岁占先回,不等荼糜一并来。
今岁香红与香雪,两花同日忽齐开。
敲冰汲山泉,炊玉酿霜醅。
忽然油成泓,失却琼作堆。
抱瓮输竹渠,挈瓶注银杯。
银杯不解饮,倾泻入我怀。
酒圣凡五传,道统到吾侪。
谁云孟氏醇,轲死不传来。
醉乡天张幕,糟丘曲为台。
吾欲往相宅,今夕未拟回。
径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